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耳前瘘管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耳前瘘管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先天性耳畸形,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瘘口多位于耳前,常伴瘙痒。
    · 无感染者无需治疗;感染者可手术治疗。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耳前瘘管是什么病?

    耳前瘘管多为先天性疾病,为胚胎期耳部结构发育不良所致,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1]。

    主要表现为:瘘口多位于耳轮前角(耳轮为耳廓最外面卷曲的部分),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感觉局部瘙痒,白色分泌物溢出[2];存在感染时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等。

    无明显临床症状时可不用治疗,存在感染时,可通过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切除,多可治愈,预后良好[3]。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耳前瘘管常见吗?

    常见,我国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病率为 1.2%~2.5%,即国内每1 000个人中,就可能有 12~25 个人发病,且女性患者居多[1,4,5]。

  • 症状

    耳前瘘管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症状(患者自己的感觉):一般无症状,偶尔可发现耳局部发痒及耳部皮肤上一小凹。合并感染时可发现耳局部红肿、疼痛、流脓,常常反复发作,形成瘢痕[1,4]。

    体征(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的):挤压小凹处可有白色豆腐渣样物质排出,带有微臭味道。如患者耳部发生感染时,医生检查还可发现患者耳部皮肤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触之有波动感。

    耳前瘘管会引起听力障碍吗?

    不会[5]。
    本病为胚胎时期耳廓发育不良导致,不会损伤听觉器官,因此不会造成听力障碍。

  • 病因

    耳前瘘管是因为怀孕不注意吗?

    耳前瘘管并不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不注意造成的。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胚胎时期耳廓发育不良导致。

    耳前瘘管会遗传吗?

    会,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就是说为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含有耳前瘘管的显性遗传基因,就有可能导致胎儿患有此病。

  • 诊断

    耳前瘘管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处理?

    一旦耳前窦道有感染的表现,比如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以及局部疼痛,或有分泌物,这时就要到医院就诊。


    耳朵小孔,图片来源:[4]

    如果感染进一步加重,会有脓包产生,脓包变大后也容易破溃,由于瘘管的潜行可能很深,不建议自行处理或者戳破,应到医院就诊。

    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完全摘除瘘管是防止复发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怀疑耳前瘘管,需要做哪些检查?

    • 血常规:适用于部分感染扩大,甚至出现脓肿、发热的患者,主要用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如血常规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则提示感染较为严重,则考虑手术治疗。
    • MRI检查:适用于脓肿形成患者,可明确显示脓肿具体情况(如感染侵犯周围组织),便于手术。
    • 三维超声:主要用于直观展现瘘管内部组织之间的立体空间形态结构、耳前瘘管与周围血管的立体结构关系[5]。
  • 治疗

    先天性耳前瘘管怎么治疗?

    • 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

    对于没有症状或没有继发感染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宝宝,可以不用进行特别处理,注意观察自身的症状就可以,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就医[4]。

    • 药物治疗

    先天性耳前瘘管急性感染时(出现发热、肿痛、流脓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类(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喹诺酮类(左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但用药前需评估宝宝的具体年龄及个体情况,应由专业医生选择最适宜的药物、剂量及用药方式[4]。

    • 脓肿切开引流

    对已形成局部脓肿的宝宝,可前往医院进行手术切开引流,并配合医生定期去医院进行换药,直至感染控制形成瘢痕[4]。

    • 手术治疗

    对于感染严重,以及既往多次感染已形成瘢痕组织的宝宝,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目前针对耳前瘘管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单纯瘘管切除术和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法[5]。

    耳前瘘管感染了怎么办?

    如果发现耳前瘘管感染了(耳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等)自己可能没法处理,因为通常需要用抗生素(都是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或者手术治疗。所以建议如果发现耳前瘘管感染了,建议尽早就医。

    急性感染期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对已形成脓肿者,可前往医院进行手术切开,并配合医生定期去医院进行换药,直至感染控制形成瘢痕[4,5]。

    • 单纯瘘管切除法:手术时长 30~40 分钟,术后 7~10 天即可拆线,手术创面小,易于术后恢复。但容易切除不彻底,从而导致复发[4]。
    • 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法:适用于既往多次感染,已形成瘢痕组织的复杂性耳前瘘管患者[4]。手术具体时长不定,根据手术具体恢复情况确定拆线时间,一般术后 7~10 天即可拆线,因其创面较大,故存在术后感染的可能,主要表现为术后体温升高等。

    耳前瘘管患者去医院一般先挂什么科?

    耳鼻喉科或头颈外科。

    耳前瘘管需要住院治疗吗?

    无感染者,无需住院治疗;感染者,手术治疗时,需住院。

    耳前瘘管手术最佳年龄是多少?

    耳前瘘管何时手术与患者年龄无关,与具体病情相关,存在感染风险或已发生感染但已得到控制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

    耳前瘘管如不治疗会出现什么后果?

    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如不治疗,可能引起瘘管口反复流脓,影响生活,或炎症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相邻器官的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耳前瘘管能治好吗?

    能治好。耳前瘘管感染者经过正规的抗感染治疗 1~2 周后感染可以完全控制,反复感染患者完全切除瘘管后疾病可治愈,不影响生活质量。

    耳前瘘管治好后还会再发生吗?

    耳前瘘管手术切除后,一般不会再发,但如感染期患者未采取手术治疗,或手术切除不彻底,仅表现为暂时治愈,存在复发可能。

    image

  • 生活

    耳前瘘管的日常护理要注意什么?

    日常护理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挤压,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2. 不能用异物或者尖锐的东西戳;

    3. 洗脸时,要用清水清洗下耳朵前后;

    4. 洗完后,用棉签把周围的水擦拭干净,但不要太用力。

    5. 如果耳前瘘管继发感染正在治疗中,那么给宝宝洗头或洗澡时可以戴塑料防护帽,以防浸湿伤口敷料[6]。

    6. 根据权威医学数据库 UpToDate 的建议:有耳前瘘管的宝宝更要重视听力筛查,常规的听力筛查不要忘了去做,因为耳前瘘管可能和一些异常综合征有关。

    7. 患者可能因瘘管处溢脓液或微臭分泌物而影响社交,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处理流脓症状,家属及朋友也应及时予以患者关心,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利于疾病康复。

  • 预防

    耳前瘘管可以预防吗?

    耳前瘘管为先天性疾病,暂无有效孕期预防措施,但患儿出生后,需要注意瘘管部位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孕妈妈应遵循医嘱定期产检,能够了解胎儿的发育成长状况、健康与否,保证胎儿健康生长,若发现异常,及时妥善处理。

    参考资料
    [1] 孙虹, 张罗, 迟放鲁, 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张天宇. “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点评[J]. 眼耳鼻整形外科, 2019, 19(01): 16-17.
    [3] 刘新, 万小果, 龚明策, 等. 清扫式耳前瘘管摘除术治疗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疗装备, 2020, 33(13): 85-86.
    [4] 朱雅颖, 李辰龙, 施宇轩, 等.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 19(01): 11-15.
    [5] 周萍, 陈金辉, 黄婷, 等.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研究进展[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33(05): 474-477.
    [6] 陈建. 循证护理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痊愈时间、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06): 37.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