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蛋白尿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蛋白尿
    就诊科室:肾脏内科
    词条作者
    刘健帮

    刘健帮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陈罡

    陈罡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2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4日

    · 尿中蛋白增多会导致「泡沫尿」,需就诊。
    · 运动、发热,甚至直立,都有可能出现。
    · 适量食用优质蛋白,积极控制血糖、血压。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蛋白尿是什么?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正常值的上限,在尿常规检查结果中会以阳性来表示。由于蛋白尿常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所以也被称为「泡沫尿」。

    正常人尿液中可含有少量蛋白,含量低于正常上限时,尿常规检查蛋白为阴性。

    蛋白尿的发生多和肾脏滤过-重吸收蛋白功能异常有关。当各种原因、疾病导致肾脏滤过蛋白过多,或重吸收蛋白减少,尿中蛋白便会增加,导致蛋白尿。

    蛋白尿可以呈一过性发作,病因去除后迅速消失,但也可以反复出现,甚至持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1]。

    蛋白尿在站立情况下也会出现吗?

    会出现,多发生于瘦高体型的青少年。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做「直立性蛋白尿」,跟站立有关[1]。

    站立位时尿中有少量蛋白,平躺就会消失了。这可能跟血管变异、直立位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和肾静脉轻微受压有关。这种类型的蛋白尿症状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慢慢消失,不需要进行特别干预,所以不要过于担心。

  • 缓解方式

    蛋白尿怎么缓解?

    一般情况下,患者无法通过生活措施自行缓解蛋白尿的症状,对于一过性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其并不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特殊影响,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若患者反复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蛋白尿,单纯的缓解措施并无意义。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以下措施或可暂时缓解蛋白尿:

    • 建议适量优质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瘦肉等。
    •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积极治疗痛风。
    • 服用药物之前应查看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避免服用肾脏毒性的药物。

    image

  • 就诊判断

    蛋白尿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 排尿时发现尿液中的泡沫较多;
    • 体检后尿常规显示尿蛋白阳性;
    • 反复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的蛋白尿;
    • 伴有血尿(尿里有红细胞)、白细胞尿(尿里有白细胞)、管型尿(尿里有沉渣);
    • 伴有高血压、水肿表现,如双腿、双眼水肿;
    • 全身紫癜(皮肤有出血的点)、面部蝶形红斑(脸上出现红色的斑块,形状像蝴蝶);
    • 患有糖尿病、痛风;
    • 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蛋白尿应该看什么科?

    就诊于肾脏内科或者泌尿科。

    蛋白尿在检查时可能会做哪些检查?

    • 尿液检查: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尿液异常的情况。
    • 血液检查:检查血细胞的数量,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有助于寻找病因。
    • 肾功能检查:查看肾功能变化,判断有无肾脏病变。
    • 免疫学检查:寻找病因,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 影像学检查:通过 CT、超声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肾脏病变[1,2]。
  • 潜在疾病

    蛋白尿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 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青少年,多在剧烈活动、发热等应激状态下一过性出现,应激因素解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
    • 直立性蛋白尿:常见于青少年,直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
    • 肾小球性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 肾小管性蛋白尿:如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肾毒性药物导致的肾小管损伤、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 组织性蛋白尿: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所致。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 溢出性蛋白尿:如浆细胞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 其他:遗传性肾病、胡桃夹综合征等。
    • 假性尿蛋白:肾脏以下的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及尿液内混入阴道分泌物等[1]。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张欣雨
    [1] 万学红,卢雪峰等.诊断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M]. 第 1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