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表现
喉咙痛是什么?
在现代医学教科书上并没有喉咙痛这一名词,因为咽和喉是两个部位,医学上分为咽痛和喉痛。
咽前面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两侧与颈部大血管和神经毗邻。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上咽)、口咽(中咽)、喉咽(下咽)。喉是重要的发声气管,即我们声带所处的位置,上通喉咽,下连气管[1]。
总体来说,咽在喉的上方,但两者又互相包绕,是紧密相连的部分,有时很难分割,因此常常以咽喉的形式一起出现。
我们通常说的喉咙痛(可表现为刺痛、钝痛、跳痛、胀痛、隐痛、烧灼痛等)是指咽部疼痛、喉部疼痛或两者同时疼痛。
引起喉咙痛的原因有咽、喉部位的急慢性炎症、溃疡、异物、外伤、恶性肿瘤或它们邻近器官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伴随症状。
缓解方式
喉咙痛怎么缓解?
缓解症状的一般建议如下:
- 多喝水、多休息。少吃或不吃辣的刺激的食物,不抽烟,并且远离正在抽烟的人。
- 如果胃口受到影响,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等,让身体有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 因喉炎引起的疼痛,可以让声带多休息,禁声或少说话。
如果咽部疼痛明显,影响到吃饭喝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
- 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帮助止痛退烧[1],注意不要超剂量。
- 使用咽喉部喷雾剂(如含利多卡因等的药物)。
- 使用温盐水含漱液、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者呋喃西林液漱口[1]。
- 服用润喉糖,吃冰块、冰棒雪糕等。
- 如果咽喉部太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冷的、有雾的)加湿空气,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
如果经过医生评估,喉咙痛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链球菌性咽喉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菌药(为减少滥用抗菌药,最好去医院就诊后,遵医嘱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不能缓解喉咙痛,或者疼痛进一步加剧,或出现需要尽快就诊的情况,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明确病因。
就诊判断
喉咙痛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喉咙痛伴随以下症状时,应前往医院就诊:
- 伴随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张口困难;
- 伴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高热、头痛、畏寒、食欲不振等症状;
- 持续疼痛并加重;
- 伴有饮食反流,或有频繁烧心感、晨起口臭、频繁打嗝、总觉得喉咙中有东西的情况;
- 伴随声音嘶哑;
- 伴随咳嗽、呼吸困难症状。
喉咙痛去什么科室就诊?
成人喉咙痛,可前往综合性医院中的耳鼻喉科或呼吸内科就诊。
儿童喉咙痛,可前往儿童医院的耳鼻喉科、呼吸内科,或者综合性医院中的儿科就诊。
如同时有发热症状,可到发热门诊就诊。如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吞咽、颈部舌头肿胀、难以张口、无法活动颈部等严重情况,请立即呼叫救护车或前往急诊就诊。
喉咙痛可能需要做什么检查?
- 视诊和触诊:主要通过眼睛观察口腔、咽部、喉部的情况,是否有黏膜溃疡、红肿、充血等情况。用手触摸检查喉部症状,是否有肿胀、触痛、畸形等情况。初步判断一下咽部、喉部的情况。
- 血液检查:抽血进行化验,看看身体总体健康状态,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的情况,比如白血胞是否升高等。
- 间接喉镜检查:这种方法时最常用的方法,用来检查是否存在喉咽、喉腔病变,比如喉咽及喉腔黏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有无新生物等情况。如果咽反射(表现为恶心)比较敏感,需要进行黏膜表面麻醉。
- 纤维喉镜检查:如果间接喉镜不能查清楚喉部病情,可以选择纤维喉镜检查。此项检查也可以对喉部及喉咽部的病变进行检查。需要进行黏膜表面麻醉,痛苦较小,比较容易接受。
- 影像学检查:此类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的大小范围及位置。常用的方法有 X 光、CT、核磁共振、B 超等。具体选用哪一种要听医生的[2]。
潜在疾病
喉咙痛的原因是什么?
喉咙痛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情况举例如下:
- 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炎,通常由感染引起,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这其中大多数为病毒感染,往往是引起普通感冒的同一病毒。
- 大多数普通感冒的初期会有喉咙的轻微疼痛。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也可引起咽喉部的疼痛。
- 此外,成人中约 10%(儿童中比例更高一些)的扁桃体炎和咽炎是链球菌感染引起。
一些不太常见但是比较严重(可能堵塞气道从而致命)的病因如下:
- 咽喉部邻近组织的感染:如咽间隙感染、咽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常见原因是链球菌感染由扁桃体向更深层组织扩散,形成扁桃体周围脓肿。在儿童中,可以在喉咙后部组织中形成脓肿(咽后脓肿)。
- 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如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等。会厌是人们吞咽时关闭声带和气管的小软骨「盖」,如果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炎症、肿胀,封闭气管将引起窒息,危及生命。会厌炎通常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急性喉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 咽喉部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扁桃体癌、口腔癌、喉癌。
- 咽喉部的异物。
此外,咽喉部干燥、吸入刺激性化学物质、声带拉伤、胃食管反流病等也可引起喉咙不适。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孙虹,张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席淑新.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1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8月28日
· 多由咽喉部急性炎症、周围组织感染引起
· 多喝水、多休息、少说话、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