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资料收到。您的情况考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是一个更容易发生在老年人群和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失调的疾病。2009年国际上发现无论感染后、药物使用后,还是自身免疫失调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都是免疫因素介导的,所以就把曾经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您出院诊断就写的是这个)”这种病重新命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了;
一般认为该病是体内产生了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增加,或骨髓巨核细胞不少,但产板不良,总之多数情况不是骨髓产生减少所致。对这个病的认知已经有70多年,学术界逐渐了解到它是一个出血风险不那么高的疾病,因此治疗上趋向于越来越不积极,评估以临床出血表现为主,而非仅凭血小板数目;
您的血小板水平如果持续在30(即3万/微升)以上,一般出血风险不高,不需要干预。2019年国际上曾推荐成年人ITP药物干预的指征由30降至20,说明国际上越来越认为该病的出血风险不高了,这个要结合您的出血情况评估,您后期可以关注皮肤黏膜的出血情况,定期查血常规,不好说本次的下降是否能恢复,即便持续在现有的水平,如果没有粘膜出血也是相对安全的,这个请您放心;
月经出血相对复杂点儿,如果量大,可以尝试中医调理一下,另外要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要清除,该菌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我语音解释一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