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第1次提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医生您好,我的母亲今年62岁,大概在三十岁左右患精神分裂症。今年2月份因发病入院,一个月病情稳定经医生同意后出院,并调整了用药方案。但是调药后在口周、双手、双脚出现了较严重的震颤症状,我母亲也因此心情低落、沉默寡言,情绪消极。 就医及用药情况:目前用药是利培酮片早晚各3片,苯海索早1片、午1片、晚2片,氯氮平晚2片。 需要解答的问题:请问医生,是否可以根据调整用药或其他方法来缓解减轻震颤症状?

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显示图片

刘乘洋医生
你好,信息已经收到。感谢你的信任!你的问题我已经仔细阅读,稍后详细回复你(需要一些时间大概10分钟-30分钟左右)。在收到下次回复之前,请你暂时不要追问,因为丁香医生平台设置,每次咨询只能有三次交流,以免浪费你的次数和金钱。谢谢!
2025年04月10日
刘乘洋医生
你好,从你的情况来看,您母亲的震颤症状很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EPS)相关。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药物调整建议
利培酮的剂量优化
目前每日6mg利培酮(对62岁患者属于较高剂量,建议优先减量至4mg/日(如早2片+晚2片),观察震颤是否改善。老年人代谢慢,维持期剂量通常为2-4mg/日。

苯海索的调整方案
苯海索目前药量已经足够,目前没必要进一步加量。
若效果不佳,可联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 10-20mg bid),对生理性震颤效果显著。

抗精神病药物的替代选择
若调整后震颤仍不缓解,建议逐步停用利培酮逐步换用EPS风险更低的药物:
喹硫平:从50mg/晚起始,缓慢滴定至300-600mg/日(治疗剂量)。
阿立哌唑:从5mg/日起始,维持剂量10-15mg/日。
换药期间需逐步减少原药剂量,密切监测精神症状波动。

氯氮平的注意事项
现用50mg/晚剂量较低,若精神症状控制不理想可缓慢加量(每周增加25mg),但需警惕粒细胞减少风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三、康复训练
建议老人尝试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捏橡皮泥、拧瓶盖)可改善运动协调性。
每日安排30分钟“倾听时间”,鼓励母亲表达不适感而非沉默压抑。

四、紧急就医指征:出现吞咽困难、肢体僵硬、发热(需排除恶性综合征)。
建议2周内复诊:若调整药物后震颤无改善,需考虑血药浓度检测(如利培酮活性代谢物浓度>45ng/ml提示过量风险)。

注意:所有药物调整需在主治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停药或换药。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改善您母亲的症状。精神科药物调整需要耐心,通常需要2-4周才能观察到明显变化
2025年04月10日
第2次提问
感谢医生回复!请问利培酮若减量会对她的病情有所影响吗?我们有咨询了当地的精神科医生以及在异地住院时的住院医师,都不建议将利培酮减量。另外,图中的普萘洛尔早晚一片的药量如要一起服用,早晚各1片的剂量合适吗?

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显示图片

刘乘洋医生
你好,信息已经收到。感谢你的信任!你的问题我已经仔细阅读,稍后详细回复你(需要一些时间大概10分钟-30分钟左右)。在收到下次回复之前,请你暂时不要追问,因为丁香医生平台设置,每次咨询只能有三次交流,以免浪费你的次数和金钱。谢谢!
2025年04月10日
刘乘洋医生
你好,针对你提供的情况进行回复。

一、关于利培酮是否必须维持当前剂量(6mg/日)的深度解析
1. 医生不建议减量的可能原因
既往病情严重性:患者2月份曾因病情加重住院,提示当前剂量可能是维持稳定的“最低有效剂量”。若减量后复发风险高,医生会更倾向于优先控制精神病性症状。
年龄相关代谢差异:尽管老年人通常需要更低剂量,但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患者此前使用过低剂量(如4mg/日)仍出现症状波动,医生可能认为6mg是必要的。
氯氮平剂量不足:目前氯氮平仅用50mg/晚,属于低剂量。如果医生计划通过联用氯氮平来减少利培酮用量,可能需要先增加氯氮平剂量(需监测血常规)。

2. 不减利培酮的前提下改善震颤的策略
优先优化苯海索和普萘洛尔的联用
苯海索:当前剂量为8mg/日(早1+午1+晚2),可尝试 将午间剂量增加至2片(即每日总量10mg),观察震颤是否改善。
普萘洛尔:若使用10mg/片,早晚各1片(20mg/日)是合理的起始剂量,但需根据疗效逐步调整。
具体方案:
第1周:早10mg + 晚10mg,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低于90/60mmHg)。
若震颤部分缓解,第2周可增至早20mg + 晚20mg(需无禁忌症如哮喘、心动过缓)。
注意:普萘洛尔需持续服用2-4周才能达到最大抗震颤效果,勿因短期无效而停药。

二、替代方案:在减少利培酮剂量的前提下调整其他药物
1. 逐步增加氯氮平剂量以“部分替代”利培酮
原理:氯氮平的锥体外系反应(EPS)风险极低,且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
具体操作:
将氯氮平从50mg/晚逐步增至100-150mg/晚(每周增加25mg),同时将利培酮从6mg/日减至4mg/日。
监测重点:
镇静、流涎、便秘等副作用;
精神症状是否波动。

三、需密切观察的预警信号
即使不调整利培酮,也应记录以下信息供医生参考:
震颤对功能的影响程度:
能否自主进食、写字?
是否有跌倒风险(脚部震颤)?
情绪变化与药物副作用的关联:
震颤是否在服药后1-2小时加重(提示与血药浓度峰值相关)?
情绪低落是否集中在白天(可能与苯海索剂量不足有关)?

四、总结
优先尝试非减药方案:
联用苯海索10mg/日 + 普萘洛尔20-40mg/日 ;
2周后评估效果,若无效再考虑调整抗精神病药。

复诊的注意事项:
明确表达诉求:“在保证病情不复发的前提下,是否有其他方案可改善震颤?”
建议询问医生:“如果加用氯氮平至治疗剂量,能否减少利培酮用量?”

最后,普萘洛尔需整片吞服,避免突然停药(需逐渐减量)。

TA的问答

症状及患病时长:应该是强迫引起的抑郁和焦虑,有五六年了,严重的时候吃药,不严重的时候不用。 就医及用药情况:现在在吃氟伏沙明(大概两周)和劳拉西泮(大概两个月),劳拉西泮因为影响记忆在慢慢减少。 需要解答的问题:最近每天白天都挺开心的,晚上睡前想死,情绪扑面而来。之前做了量表,医生觉得我可以吃药也可以不吃药。现在在考试,有大量需要记忆的东西。要换药吗?还是继续吃? 症状及患病时长: 半年 就医及用药情况: 无 需要解答的问题: 大夫,我是基层的一位小领导,平时每天需要在同事面前讲话,讲话的时长也不长也就一两分钟,之前只是又紧张情绪并不严重,但最近两个月感觉讲话前明显的心慌,感觉自己身体颤抖(但也许实际上也许颤抖不严重),然后说话声音也颤抖,并且事后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恢复。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焦虑的症状,我要怎么才能缓解?最近也没有想起来是什么事情导致的 情况说明:长期情绪低落,易陷入焦虑、自责、内疚。对外表现稳定,但独处时易烦躁、失望、难过。以前通过哭泣缓解情绪,但现在效果减弱。受外界刺激(如家长、老师责备)时容易崩溃哭泣。对自我认知矛盾(理性 vs 感性),社交中感到笨拙。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交流时难以专注)。对大多数事物失去兴趣,讨厌社交,但喜欢唱歌。有消极想法,但无实际行动倾向。经常性头痛、头晕、肚子疼(无感冒)。睡眠质量差、易出汗、手抖、心慌。食欲不振,饮食不规律。学业、家庭矛盾、人际关系带来压力。与朋友或姐姐相处时能短暂开心,但独处时情绪迅速低落。情绪负担加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从高一持续至今(高二即将结束),症状逐渐加重。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无类似问题。不敢告知父母(担心被责备或误解)。朋友建议寻求专业帮助,但对确诊可能带来的焦虑感到矛盾。 需要解答的问题:目前的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可能的心理状态评估(如抑郁、焦虑倾向?)。 如何自我调节改善现状? 是否需要线下就医或进一步检查?如果暂时无法告知父母,该如何获取支持?症状及患病时长:医生你好 我是一名大学生 从今年开学以来就特别厌学 入睡困难(入睡困难在上学期末底就频繁出现)有的时候宿舍熄灯后在床上躺三四个小时也睡不着;也特别容易醒 频繁的情况是凌晨三四点才睡着 五点多就醒了;有的时候睡醒会突然不想和别人说话 (对玩的好的朋友也这样)每次假期结束后极其不愿返校;然后眼泪会莫名其妙控制不去;最近有次产生了应激反应 在返校的车上眼泪控制不住 心悸 然后特别想吐 就医及用药情况: 需要解答的问题: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了 是生病了吗 希望医生能解答并开病例 症状及患病时长:22年中旬焦虑障碍22年底抑郁障碍23年初确诊 就医及用药情况:确诊后服用盐酸帕罗西汀副作用大,后看中医服中药,效果不好。又换成疏肝解郁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效果好有缓解,连续吃几个月后换成乌灵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朋友陪伴+养宠物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好转自行停药。 需要解答的问题: 医生您好,23年初找您咨询过,我确诊后服药时间大概半年不到,因为自我感觉抑郁症状消失就停药了,但一直留有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固定在午睡醒来的时候就会心悸一阵(后来慢慢减轻,现在几乎没有了),变换体位比如下蹲或者蹲后站起、进食偶尔也会引起心悸,由于经常焦虑习惯了所以没重视。我几乎每天熬夜,熬夜会加重症状,经常在静息状态下或者正常生活中会突感心悸,摸脉搏在95-120左右,持续几分钟自行缓解。患病之前咖啡奶茶怎么喝都没事,患病后直到现在对咖啡因都超级敏感,喝冰红茶吃巧克力都会心慌失眠,更不要说奶茶咖啡了,一喝就心悸头晕反胃失眠。我的焦虑比急性期好很多了,现在就是偶尔心悸一阵和以上所说的心悸症状还有对咖啡因敏感让我很不舒服,我这是不是还没好,还需要治疗服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