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作为一项超级暴汗的运动,最近几年被很多人热捧。
但有不少读者反馈,跳绳对膝盖压力比较大,而且对楼下邻居不友好。有没有一种高效、简单、安全、不限场地,还不太累……总之就是比跳绳更棒的运动?
怎么会有那么贪心的人呢?啥都要,但……还真有,那就是——
爬楼梯!
爬楼梯有多牛呢?我们翻出小某书上讨论最多的三个高效有氧运动来对比:游泳(247w+ 笔记)、跑步(192w+ 笔记)、跳绳(122w+ 笔记)。
结果发现,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爬楼梯,真的哪里都不输啊!
爬楼梯的热量消耗堪比跳绳,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
以每分钟 100 步的速度(相当于 1 分钟爬 3~4 层楼)爬楼梯,10 分钟能消耗 85 千卡的热量,这跟相同时间中速跳绳消耗的 93 千卡相差不多。
而如果你选择加快速度跑楼梯,每 10 分钟消耗热量可高达 140 千卡,远超跳绳,真算得上是佼佼者。
为什么能消耗热量那么大呢?道理很简单,除了在做平移运动,爬楼梯还在做一个自举重的运动。
肯定还有不少小伙伴跟我们一样,对这个消耗量有质疑,丁香同事阿发测试了下:
(以下面的速度运动 10 分钟)
实测的数据,可以看到热量消耗和心率变化图,两个运动同样都能快速提升心率,跳绳的强度会更大一些(也更累一些 T_T)。
两者的热量消耗都很高,并且走上楼再选择电梯下楼,自然形成了一个 HIIT (高强度间歇)的训练,简直不能太棒。
爬楼梯,高效、燃脂、暴汗运动,实锤!
但可能有些人会好奇,爬楼梯不是会伤膝盖吗?
膝盖确实会在运动过程中承受压力,但即使咱平时光站着,也在承受。
要论膝盖友好,排第一的一定是游泳,大体重、担心膝盖受伤的人首选游泳。
但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这个推荐显得有点无力。进一步和跳绳、跑步相比,爬楼梯则是剩下高耗能运动中相对友好的一个。
爬楼过程会承受 3.2~3.5 倍的自重压力,但这比跳绳低多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咨询了骨科、康复科专家,得到的答案是:
对于膝盖没有损伤的人,爬楼梯对膝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爬楼梯是最多训练到下肢肌肉的一项运动,它可以加强膝盖周围的肌肉力量,达到对膝盖的日常保护作用。
肌肉能力强了,膝盖在跑跳走时会更稳定,更不容易受伤。
对于有运动损伤的人,康复师建议的恢复训练里,爬楼梯也是难度仅次于平底走路的低难度项目。
小提醒:下楼梯是个更复杂的运动过程,更容易失控引起额外的损伤。爬楼梯练习中,建议只上楼梯,下楼梯选择电梯。
❌
以下人群不推荐:
肥胖人群(BMI 大于 28)
膝关节受伤人群
膝关节或下肢出现疼痛的人群
❕
以下人群要特别注意动作:
(记得学习正确的姿势)
超重人群(BMI 24~28 之间)
X 型腿、O 型腿、下蹲膝关节内扣
超适合运动小白
很多想动却动不起来的人,选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难,准备开始更难。爬楼梯不仅学习成本低,而且启动成本也极低。
想象一下,当你起身准备出发运动,运动装备就是很多人的一道大门槛,可以看看同事阿发(非精致 girl)不同运动的装备:
想想开始准备这些就头大,而且开始运动的时间成本也差异很大。
当你选择去游泳,需要带齐满满一背包的运动装备,花费半个小时,甚至一小时到达游泳馆,再费力的穿好泳衣,可能下次你就已经不想开始了。
而爬楼梯,不需要换装备,不受天气、地点限制,只要你想,打开门就可以开始了!
在家、在公司,甚至出差中,随时都可以开始。
尤其再划个重点,对于女性而言,无论是跑步还是跳绳,都有垂直方向的大冲击力,女性需要穿好运动内衣才能保证不受损伤。
而爬楼梯速度足够缓慢,冲击力小,可以不穿运动内衣,不需要更换专门的运动服、运动装备,更加适合随时开始。
快点一起来试试
DO
1. 全脚掌落地,一步一台阶;
2. 重点注意:脚尖和膝盖对齐,不要内扣;
3. 下楼坐电梯即可,减轻膝盖压力;
4. 循序渐进,中途可休息。
DON‘T
1. 不要追求速度,保证身体的稳定性更重要;
2. 不要空腹爬楼梯,容易低血糖,运动前适当吃点碳水燃脂效果更好;
3. 不要一次两个台阶,膝盖压力增大,容易动作变形;
4. 不要只用小腿发力,可以感受到大腿后侧发力就是对的(双手可以摸着臀部,感受到发紧那就对了)。
TIPS
1. 如果想要减脂,可以关注自己的心率,让心率保持在自己最大心率 65%~80%之间是最佳燃脂心率;(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
2. 尽量挑选敞亮环境、有电梯的楼道;
3.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音频类节目,增加趣味度。
本文合作专家
李文芮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研究所
杨一卓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博士
本文审核专家
吴铮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策划:Murphy | 监制:Feidi
插画: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D’Lima DD, Fregly BJ, Patil S, Steklov N, Colwell CW Jr. Knee joint forces: prediction,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Proc Inst Mech Eng H. 2012;226(2):95–102.
[2] 邱俊强,杨俊超, 路明月,陈雨扬,杨延平,曹维,等,中国健康成年人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2,41(5): 335-349.
[3] van Rossom, S., Smith, C. R., Thelen, D. G., Vanwanseele, B., Van Assche, D., and Jonkers, I. (2018). Knee joint loading in healthy adults during functional exercises: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48, 162–173. doi: 10.2519/jospt.2018.7459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KXUNWmMq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