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亿多中国人的血压刚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 48 小时。
11 月 13 日,首部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收缩压 ≥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 90mmHg 下调至收缩压 ≥ 130mmHg 和/或舒张压 ≥ 80mmHg。
多年来熟悉的高血压 140/90 标准,要变成 130/80 了吗?
还没从震惊中清醒过来,15 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发文指出: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一句话总结就是:新指南建议中国高血压的诊断下调为 130/80,但国家卫健委宣布诊断不变,继续保持 140/90。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 2.43 亿人的血压处于 130/80~140/90 之间。
虽然国家的诊断标准最终确定,这两亿多人还不是高血压患者,但这 48 小时里的变来变去,让他们和家人产生了一些焦虑……
标准为什么有高有低?我到底危不危险?要去看医生吃药吗?
有些疾病的诊断非常直接,例如是否感染病毒,测一下就知道了。
有些疾病的诊断标准,则是人为划定的「警戒线」。标准的高低,根据人类对疾病危害和防治的研究变化,是可以调整的。高血压就是如此。
几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更新,高血压的「警戒线」一直在不断下调。
人类大约在 300 年前知道了有血压的存在,100 年前才学会了怎么去测量血压,70 年前才有了对「正常血压」的初步判断:不超过 210/100。
直到二战后,越来越多关于血压数值的研究,让人类认识到高血压对健康有重大影响,脑梗、心绞痛、心梗、肾功能不全、阿尔茨海默症……高血压标准低一点,患者可以尽早开始治疗。
盟军三巨头全部因高血压而死
图片来源:bookofthrees
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国纷纷制定首批高血压防控指南,标准降低到了 160/95。
后来,降压药物不断发展,人类发现血压再低一点儿更有利。到上世纪 90 年代,如今世界主流的高血压标准形成:140/90。
但 140/90 就是理想血压吗?再低一点儿会不会更理想呢?
从 2015 年到 2021 年,一系列研究成果发现:对于有心梗、中风等心血管急性重症疾病高危人群来说,把收缩压控制到 120 以内的激进降压,利大于弊。
随着研究结果的发布,2017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颁布的高血压指南率先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到了 130/80。
这次《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也是基于一部分国内的研究,提出了降低标准的建议。
为什么中国指南「低点好」的变化,被卫健委驳回了呢?
降低的新标准,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140/90 还是 130/80,警戒线的高低,重点影响的是要不要使用药物来降压。
血压高于 140/90 的人,单纯血压高的危害就够大了,足以明显增加心梗、中风等危险,无论如何都应该用药物降低血压。
130/80~140/90 血压的人,处于危险的模糊地带。
此时我们应该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不能只看血压这一个标准,还要关注其他会影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例如年龄、血糖、血脂、是否肥胖……
从整体角度考虑,处于 130/80~140/90 区间的人是否危险大到需要吃药,就有了两种不同情况:
果你除了血压外,还有血糖血脂等其他健康问题,出现心梗、中风等高危紧急情况的风险仍然较高,那建议按照 130/80 的标准,尽早用药物把血压控制得低一点。
② 如果你只是血压偏高一点,没有其他问题,那暂时还不需要使用药物控制血压。
血压在 130/80~140/90 血压的人,不管高血压标准是否调整,都需要识别自己是否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这非常关键。
根据数据调查,中国处于 130/80~140/90 的两亿多人里,符合「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定义的人数大概有 4000 万。
提高这 4000 万人的血压危机意识,尽早开始降压治疗,才是这次专家意见调整高血压标准的初衷。
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来要不要调整,就交给医学和公共卫生专家继续衡量评判去吧。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是一次关注血压的提醒。
如果你的血压在 130/80~140/90 范围,经历了这几天的标准迷茫困惑,以下的建议就是送给你的。
1. 尽快找医生,评估自己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 如果属于高危,要进行药物降压管理。这是很危险但又很容易被忽视的,不要觉得还不算高血压患者,就错失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时机。当然,除了药物,生活方式改变也很重要。
3. 如果是非高危人群,就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控制体重、坚持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钠等,都属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式,虽然血压现在还好,但健康生活也得提上日程。
4. 准确测定自己的血压,持续监测。真实血压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评估指标。持续、准确监测血压,才有足够好的参考意义。
总之,不论 130/80 还是 140/90,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变化,主要都是为了唤起危险人群对血压的重视,不必为到底算不算「高血压」而纠结。
与其对着标准焦虑过度,不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现在改变起来。
健康饮食、增加运动、规范测量、必要时科学用药,用实际行动对抗精神内耗,你的血压你做主。
本文审核专家:何方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治医师
策划:Eric | 监制:Feidi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参考文献:
[1] SPRINT Research Group. Final report of a trial of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blood-pressure control[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384(20): 1921-1930.
[2]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1): 1-44.
[3]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年 11 月第 50 卷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