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容易发生在晚上,是由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
1. 生理因素
人体分泌的一些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等)具有昼夜规律。
例如,大脑神经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五羟色胺」,又称血清素,能够让人感到愉悦和幸福,是许多抗抑郁药的重要成分。血清素在白天分泌旺盛,到了晚上分泌量下降,进入较低水平。
与此同时,在进入夜晚时,大脑中的松果体增加褪黑素的分泌,促进个体镇静和催眠。
因此,到了夜晚,一方面,人们的快乐激素减少了,没那么快乐了;另一方面,进入睡眠状态,逐渐觉得疲惫、昏沉。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情绪低落更容易发生。
2. 心理因素
心理学角度观察,到了夜晚,个体更容易反复思考消极想法。因为在晚上,人们通常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工作,大脑处于比较空闲的状态,就容易开始想东想西,尤其是令人难过的事情。
人们可能会在脑海里,反反复复地重现自己犯错被批评的场景,并且开始责备自己,越想越难过,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深渊中。
确实,消极思维是相对普遍的,如果适当排解问题不大,但过多消极思维,可能会引发抑郁甚至更多心理健康问题。
这个测评工具,可以了解自己存在多少消极思维,测试完毕后还能看到针对结果的改善方法与专业建议。
如果你也时常感觉消极悲观,不妨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前往测试👇👇
百科作者 王宣懿 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审核专家 陈树林 浙江大学临床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
策划:Bruce | 监制:萌萌
排版:蛋挞
封面图来源:丁香医生内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