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餐前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2015-04-27作者:赵家胜
题图900.jpg

2 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隐匿,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高血糖」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因餐前「低血糖」就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餐前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的症状,进食后这些症状可以缓解。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餐前低血糖?

在正常情况下,进食以后,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升高的胰岛素会迅速关闭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同时还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所以餐后血糖不会升得太高。进食后 30 分钟、60 分钟胰岛素的分泌达到高峰,一般是基础水平的 5 到 10 倍,餐后 2 小时胰岛素水平开始下降,餐后 3~4 小时胰岛素基本恢复到餐前水平,所以餐前不会发生低血糖。

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发生了改变,餐后 30、60 分钟胰岛素分泌得不够高 (称之为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减退) 或者虽然水平很高但不能发挥作用 (称之为胰岛素抵抗),导致餐后 30、60 分钟血糖升高;伴有胰岛素分泌高峰时间延迟,餐后 2 小时、甚至 3 小时胰岛素水平还很高,而此时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没能及时进餐,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的表现。

哪些人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肥胖、脂肪肝、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的病人,既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这些人群均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要高度怀疑早期糖尿病的可能。延长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加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以明确诊断。

如何防治餐前低血糖?

患者在没有得到正确诊断之前,往往靠增加食物的摄入 (如糖果、巧克力、甜点以及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来缓解低血糖症状,这样会加重餐后高血糖,使糖尿病早期很快进展为真正的糖尿病。

正确的做法是改变生活方式,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可阻止或延缓临床糖尿病的发生。如果仍有低血糖症状,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或餐中服用可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如阿卡波糖等。

责任编辑:季灵艳

该文章独家授权丁香园使用,拒绝其它任何形式的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相关文章

cover
传言:瘦的人更容易低血糖真的:假的医学上对于体重低于标准体重 10% 者称为偏瘦,低于 20% 以上者称为消瘦。而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5。而低血糖的定义为:1. 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即心慌、手抖、大汗、头晕、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昏迷; 2. 测血糖 ≤ 2.8 mmol/l(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为 ≤ 3.9 mmol/l);3. 进食含糖的食物后症状可迅速好转。符
cover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血糖控制,讲究一个稳字。但是,还是有不少糖友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血糖控制不是追求越低越好,而是要讲究平稳?怎样才能算是「血糖平稳」?今天,丁香医生(dxy.com)就和大家好好讲讲,血糖平稳的事儿。血糖控制,为什么求稳不求低?1. 血糖不求低许多糖友认为血糖越低越好,怕血糖高,拼命控制饮食,甚至擅自加药。这样极有可能诱发低血糖。而糖友发生低血糖十分危险,能够引起昏迷,诱发心梗、脑
cover
控制血糖,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中,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最重要。我们这里的空腹血糖是指,早上起来不吃早餐测的血糖,这是全天的基础血糖。好比房子必须打好地基,它的控制良好与否,关系到一天血糖的高低。一般来说,用手指血测的空腹血糖宜控制在 4.4~7.0 mmo/L,老年患者的上限可放宽至 8.0~9.0 mmol/L,超过这个范围的上限就属于空腹血糖偏高。如果空腹血糖居高不下,一定是降糖药
cover
不一定。胰岛素是正常人体内都有的内分泌激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就需要从体外补充,以达到维持血糖的目的,相当于「缺什么补什么」,并不存在「依赖性」一说。经医生评估后:胰岛功能尚可的患者,使用胰岛素只是权宜之计,血糖控制理想后可以把胰岛素换回口服降糖药,或者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则需要长期补充胰岛素治疗了。当然,胰岛素换回口服药的人,也要注意控制饮食,不要随便停药。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