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这么巧,你也有「强迫症」?

2020-04-21作者:邓兰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强迫症」成了日常交际中的一个洋气说法。

A:哎呀,又堆了几十条未读消息,我得把这些红点都消灭干净,不然太难受了。这「强迫症」真让人头疼!

B:我的「强迫症」也超厉害!手头这个稿子已经过了 3 遍了,每次都觉得有可以优化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

朋友们,这可不是「强迫症」,充其量是强迫症状。

一、有这些行为 ≠ 有强迫症

1. 不把「红点」消灭干净不罢休,可能只是一种癖好

不管是爱消灭未读消息,还是喜欢把东西摆得整齐、把房间打扫得整洁,都有可能只是一种个人爱好罢了,不能光凭这就说是有「强迫症」。

2. 反复检查工作是否完成无误,或许只是职业习惯

我曾经在线上接过这样一个咨询,这位女生强烈怀疑自己是强迫症,甚至还自购了药物治疗。

她反复举例说到,如果是最后一个下班离开办公室,她必须反复检查门窗好几次确认关好了才能安心离开。只要确认 OK 了,就能安安心心下班回家。

咱们可以说这种行为是追求完美、追求细节,是一种好的职业习惯,但并不是强迫症。

强迫症的确也会有类似的「反复检查核对」行为,不过,强迫症患者会花过度的时间(往往超过 1 小时以上)核对 N 遍,但仍然会继续纠结和担心是否检查到位,他们这些行为的目的不在于确保完成自己的工作或任务。

有些强迫症患者之所以反复检查,其实是形成了一种仪式或定式化的行为,不做这种行为就会焦虑不安。这与案例中这位女生的情况完全不同。

二、强迫症,其实是这样的

说到底,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不是依靠几个简单的行为习惯就能下诊断的。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强迫症,需要从症状表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排除因素等方面综合考量。

一般来说,做出强迫症的医学诊断,需要满足下面这些要点(以 ICD11 为例):

1. 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有的患者二者均有;

强迫思维:反复出现、持续存在、不恰当地出现在患者头脑中的冲动/渴望,会引起明显的焦虑或烦恼,患者会尝试忽略/压制这些思维内容,或者用其他思维内容/行动来中和。

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怕脏、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要求对称/精确/有序、对宗教/道德的关注等。

强迫动作:患者为了应对强迫思维(或按照应该执行的规则)不得不执行的重复行为(如洗手、排序、核对、祈祷、计数、重复字词语句等)。

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痛苦烦恼,或预防某些可怕的后果出现,但实际上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或者明显过度。

2. 时间:患者在强迫症状上花费非常多的时间,通常 ≥ 1 小时/天。

3. 严重程度: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明显焦虑、烦恼和痛苦,且明显损害个人、家庭、社会、学业、事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和效率。

4. 需要明确:这些强迫症状并不是由药物、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所引起。

可见,仅仅由一些类似于强迫的行为习惯做出强迫症的诊断,是不靠谱的。

三、还有一种和「强迫」有关的疾病

在医学上,有一个疾病叫作「强迫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群,以对秩序、规范、细节、流程、道德、完美以及控制等方面的过度要求为主要表现,生活和工作中往往谨小慎微缺乏灵活性,过于严谨、严格、固执、专横。

可能会因为这种过度的要求导致无法完成重要任务,也可能因此而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

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关注细节等常常是社会/工作所提倡的品质,虽然这些也可能表现得类似于强迫现象,但只有当这些特点变得过度固化、持续存在、不适应社会生活,并导致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明显受损时,才能考虑是否存在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可能。


由此可见,生活和工作中,咱们适度地「强迫」「完美」「细致」一下,不仅不是疾病的表现,反而正是社会、职业、学业所提倡的品质,有助于咱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不过,咱也得有紧有松,兼顾灵活和变通,该大条的时候大条,避免陷入完美的陷阱。


作者:邓兰芳


本文经由 四川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 周晓波 审核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陆林.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 6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赵青, Dan Stein, 王振. ICD~11 精神与行为障碍 (草案)关于强迫及相关障碍诊断标准的进展 [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 (6):420~424.

[3] 郑毓䳥, 张天宏, Jared Keele, 等. ICD~11 精神与行为障碍 (草案) 关于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进展 [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8,51 (1):5~8.

相关文章

cover
1. 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OCD,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心理疾病,特点是同时存在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
cover
你印象中的「强迫症」是什么样的?洗澡时沐浴露一定要挤三下?吃饭时筷子必须朝一个方向摆?还是喜欢把万事万物排列整齐?事实上,社交媒体上所描述的强迫症常常是被误读的。它往往被当成一种怪癖,或者无伤大雅的生活习惯。这种误读远远低估了强迫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的危害性,也对真正的患者带来了误解和冒犯。七乜是一位八零后。从十三岁开始,他就是一个强迫症患者。失控的大脑小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自己被某种灵
cover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包含 6 种强迫观念和 4 种强迫动作。强迫观念,就是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强迫思想有以下 6 种:● 强迫性怀疑: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 强迫性回忆:对往事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 强迫联想
cover
看到消息的红点就一定要点掉;定闹铃设置时间,末位数一定要是 5 的整数倍……这年头,不给自己打上什么「强迫症」「焦虑症」之类的标签,感觉都要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但事实上,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强迫症的习惯,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无大碍,只是个人的小癖好而已,不至于到疾病的程度。说自己强迫症,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你都有哪些很「强迫症」的行为?欢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