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定期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定期检测,有助于患者以及医生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必要了解一下血糖监测的基本问题,比如:
什么时候需要测量血糖?
怎样记录血糖检测结果?
什么时候需要向医生报告血糖检测结果?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测量结果?
下面,丁香医生将一一为您解答。
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尽相同,最好向自己的医生询问测量血糖的时间及频率。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可能在一天内需要多次测量血糖水平,如在饭前、运动前、睡觉前、开车前或者自我感觉血糖过低时。
在生病期间,比如感冒发烧等,还需要对血糖进行更频繁紧密的监测。
1. 指尖血糖测量法
使用一根细小而锋利的刺血针刺破手指尖的皮肤,向试纸上滴一滴鲜血。之后将试纸置入测量仪,待结果显示后读取数值即可。
有些测量仪还能够报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显示出这段时间内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状况,以图表的形式显示。
2. 其他部位的血糖测量法
新型的血糖测量仪可以通过人体指尖以外的区域进行血糖检测,例如上臂、前臂、拇指腹部以及大腿等部位。
这些部位测量的结果也许会与指尖血糖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因为指尖血糖通常要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糖水平变化更为迅速,特别在餐后或者运动后之类人体血糖出现大幅变化的时间段,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如果显示出有低血糖的症状,此时测量血糖时应尽量选择指尖进行测量,结果会更准确。
3. 连续血糖监测仪
这类设备也称作动态血糖监测仪,通常会连有胰岛素泵。其检测结果与指尖血糖测量结果类似,还能显示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波动模式以及血糖走向等。
要将血糖、尿糖以及酮体检测结果等妥善保存下来。
多数血糖检测仪具有保存数据的功能,保存的记录可以显示出一些预警信号,以及血糖波动走势等。
每次就诊时,最好带上这些血糖记录的结果,以便医生根据结果来调整患者的用餐方案、用药方案以及运动锻炼计划等。
提前询问医生根据自身病情制定的理想的血糖控制范围,同时制定针对血糖测量结果过高或过低的应对方案,以及同医生进行沟通的计划等。
患者应当对高血糖和低血糖时会出现的症状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一些简单的应对措施。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血糖测量结果,比如患者同时患有贫血或痛风,或者所处的地方气温过高或气候潮湿,甚至所处地的海拔过高等。
如果血糖测量仪显示结果总是异常的话,可以尝试校准一下仪器,或者换一盒试纸再进行检测。
下表显示了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理想的血糖范围。
测量时间 | 糖尿病患者理想血糖范围 |
餐前 | 3.9~7.2 mmol / L |
餐后 | 低于 10 mmol / L |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患者一天内血糖的波动范围存在差异,具体的理想范围应咨询医生。
控制糖尿病,经常监测 HbA1c(糖化血红蛋白)同样十分重要。
糖化血红蛋白一般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 6~8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许多家用血糖检测仪能够显示出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平均水平,这个数字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一般需要到医院进行。下图是平均血糖水平对应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平均血糖水平(mmol / L) | HbA1c(%) |
7 | 6 |
8.6 | 7 |
10.2 | 8 |
11.8 | 9 |
13.3 | 10 |
14.9 | 11 |
16.6 | 12 |
责任编辑:yidan
丁香医生独家稿件,拒绝其它任何形式的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