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的专注力?

2023-06-04作者:蔡尖尖

3 岁的娃正坐在地上,玩一桶积木玩具。

他越堆越高,眼睛都不眨一下,安静又认真,仿佛进入了无我之境。

这时候,坐在一旁的亲友团纷纷发来慰问:

宝贝儿,你堆的是什么呀?真的是太棒了!
我的乖孙儿哟,渴吗?来,喝口水!
宝宝,你堆的不对,学妈妈这样做!
......

这些场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句句爱意满满,殊不知这些爱意,正在毁掉宝宝的专注力。宝宝正在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你的这些爱,其实是害!

宝宝的专注力 正在受大人的破坏!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教授 Chen Yu 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发现:婴儿的专注时长与陪伴婴儿的大人专注表现有很大关系。

实验运用眼动追踪技术,就是给婴儿和父母戴上穿戴式的眼球追踪器。研究人员通过宝宝和父母眼球运动的数据来分析专注力。

图片来源:Yu, C., & Smith, L. B. (2016). The social origins of sustained attention in one~year~old human infants.

实验中,研究员邀请了 40 组 12~16 个月的宝宝和家长,目的是探究家长与一岁左右宝宝的互动模式对宝宝专注力的影响。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实验中,宝宝本来自己玩得好好的,有的家长努力过了头,拼命向孩子表现自我,要么拿着玩具在宝宝面前不停晃,要么就是指导孩子怎么更好的玩玩具,还在旁边热切地期盼宝宝的反馈。

可惜,家长的这些「好心帮助」,孩子并不心领。

研究者从摄像头中看到的是,孩子的眼神不是飘向了天花板就是看看父母的肩膀,并没有聚焦在父母的动作上,而且,被父母打扰后,也再没心思专注在玩具上。

图片来源:giphy.com

美国心理学学会会员,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叶壮老师指出:专注是一种持续的认知活动。当宝宝自己在专注的玩玩具时,家长突然要宝宝喝口水,或者指导宝宝如何玩,这种额外增加的行为,会让宝宝在玩玩具上的专注被迫中断。

同时,注意力的分配又是有「限额」的,宝宝正在关注一件事,很可能就很难再去关注另一件事情。当宝宝在专注状态中,大人突然来打断,这对于专注力的保持和培养是有害的。

陪宝宝玩耍的时候 怎样做最好?

看到这儿,家长们肯定很着急,那孩子在玩耍到底该怎么做呢?是不是走开不参与更好?

研究中还有另外一项发现:

家长和孩子在共同玩耍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面说到的「家长主导」型互动,还有一种,是「孩子主导」型互动。

图片来源:Suarez~Rivera C, Smith LB, Yu C. Multimodal parent behaviors within joint attention support sustained attention in infants.

「孩子主导」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

就是在玩玩具时,让孩子自己自主探索,家长主要进行观察和引导。

家长观察宝宝并且耐心等待,在宝宝四处张望的时候,不发出任何提示。一直等到宝宝对玩具产生兴趣后,才慢慢参与,和宝宝一起去探索它。

这种行为不仅维持了宝宝的专注力,而且有意思的是,即使宝宝中途转移了注意力,对眼前的玩具失去兴趣。如果家长依旧专注看着、玩着这个玩具,孩子也能跟着成人,重新把注意力放到这个玩具上。

图片来源:giphy.com

研究员还对家长的行为做了四组行为实验:

  • 第一组的家长,在宝宝玩耍时只在旁边默默看着;
  • 第二组的家长,在宝宝玩耍时会看着并且触摸玩具;
  • 第三组的家长,在宝宝玩耍时会看着宝宝并且和宝宝说话;
  • 第四组的家长,在宝宝玩耍时又看又摸又说话。

研究发现,第四种情况,也就是在孩子主导玩耍的前提下,家长的参与最投入,孩子的持续专注时间最长。

到这儿,有的家长可能有疑惑。前面说不要打断孩子,这里又说家长投入越认真,孩子的专注越长,岂不是矛盾吗?大家可要注意啦!这里的参与可是有前提的,一定是在宝宝主导的情况下参与!比如说,宝宝邀请你了或寻求你的帮助了。这时候你就可以参与进来和宝宝尽情玩耍!

图片来源:Suarez~Rivera C, Smith LB, Yu C. Multimodal parent behaviors within joint attention support sustained attention in infants.

快速且复杂的 宝宝大脑发育过程

图片来源:giphy.com

看到这儿,估计老母亲都有了答案,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是保护出来的。

通常来说,专注力(Attentional control)指的是能够专心而持续地进行活动,忽略外在干扰的能力。换句话说,专注力就像一个门,它能够把干扰信息挡在门外,然后让我们需要的信息进入大脑,然后进行观察、记忆、理解、推理等思维活动。

对宝宝来说,这个能力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最主要的是大脑额叶。

这个结构的发育非常迟缓,通常要到 25 岁才能成熟。所以我们也说,专注力与年龄有关,成年人的持续专注力也就 40 分钟左右。而宝宝的大脑发育完全没有成熟,年龄越小,专注时间越短。

图片来源:giphy.com

身为家长,当孩子专注的进行一个认知活动时,不要轻易打扰他。把「做什么」的选择权与主动权还给孩子,更不应当剥夺他享受当下的难得机会。

你可以在宝宝向你求助时,尝试加入他,用夸张的话和动作,展示出你的宝宝玩的东西的兴趣。比如,玩游戏的时候,在旁边等待时机,成为他攻克目前难题的重要帮手。

最后,如果一定要打断,请提前告知孩子,给他一点时间。

比如,要睡觉了,孩子还在看书或涂鸦。这时候可以设个闹钟,并且告知孩子「闹钟响了,我们就要准备洗澡睡觉了」,给予提醒,给宝宝一个从他的专注中抽离的缓和空间。




作者:蔡尖尖

排版:兰花花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Yu, C., & Smith, L. B. (2016). The social origins of sustained attention in one~year~old human infants. Current Biology, 26(9), 1235-1240.

2. Suarez~Rivera C, Smith LB, Yu C. Multimodal parent behaviors within joint attention support sustained attention in infants. Dev Psychol. 2019;55(1):96–109. doi:10.1037/dev0000628

3.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9294631_Multimodal_Parent_Behaviors_Within_Joint_Attention_Support_Sustained_Attention_in_Infants

相关文章

cover
经常碰到家长问我,说自家宝宝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就坐不住了,吃饭不认真,还爱乱跑乱跳。他们担心,宝宝以后会不会也一直这样。爸爸妈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专注力跟很多能力都是相通的,比如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说是关系到孩子今后一生的能力也不过分。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和培养,小时候也就是不好好吃饭、不爱读绘本,长大后就可能发展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粗心、做事拖拖拉拉,甚至对运动能力也
cover
有读者来向丁香医生诉苦:我家宝宝做什么事情都做不长,这样下去,我怕他读书也不能专心。怎么培养他的专注力呢?看着她焦虑的脸,丁香医生想了很久,还是和她说了实话:要改善孩子的专注力,很多时候,应该从家长入手。因为,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边,往往有一个总是打扰他的大人。也许有人很疑惑:家里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皇帝转,疼得不要不要的,哪会打扰啊?嗯,这就问到点子上啦,今天丁香医生就和大家说说孩子专注力的事儿吧
cover
在我看来,专注力这个事儿,如果不是基因等先天因素的话,家长能背一大半的锅。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于 2014 年出具的一个报告中,家长们仍然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 「尽责」 与 「努力」,但更值得一提的数据是:拥有大学学历的家长比没上过大学的家长更在意孩子是否拥有 「持久性」 这一优势,而这个优势的直观表现,便是长期的坚持与短期的专注。我也体会过家长们对专注力
cover
孩子一天天长大,从咿呀学语,到摇摇晃晃学走路,转眼间,孩子就要入园了。想让宝宝早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拥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我们做父母的就不能忽视宝宝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好习惯不仅能让孩子懂得如何穿衣、如何收拾自己的东西,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更能够为宝宝的自理能力打下基础,培养出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那该如何培养宝宝的好习惯呢?今天,我们就请贝妈来说一说。197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