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敏感孩子,父母时常感觉在历劫。
爱哭、害羞、慢热、粘人、玻璃心、情绪难以自控……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安慰,更多的耐心。抚养一个敏感的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场心力交瘁的挑战。
上次《别再嫌弃孩子爱哭了!被人误解的「高敏感」其实是天赋》发出来,很多爸爸妈妈都表示,「高敏感确实是天赋,养起来也是真的难啊!」
作为一名与高敏感娃斗智斗勇了七年的宝妈,今天我想接着来跟大家分享下,这些年总结出来的高敏感娃养(jiu)育(ming)指南。
知己知彼,才能化高敏感为天赋。
可能有一些爸爸妈妈没有看过之前的文章,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高敏感孩子的特质,然后再对症下药、逐一突破。
伊莱恩 · 艾伦博士在《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中总结了高敏感儿童的四个特质:
最明显的特征——「想太多」,即便是寻常不起眼的小事,也会比别人想得多,想得深,想得远,所以他们看起来总是更胆小、更慢热、更拘谨。
玻璃心、情绪化是他们的代名词。对任何一种情绪的感受都更强烈,容易兴奋过度、暴跳如雷或号啕大哭。
多愁善感、同理心强,别人的一句评价、一个眼神,都可能在他心底刮起一阵飓风,引起情绪波动。
细节控,善于察言观色,常能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时常对某事某物有强迫症。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高敏感的人群与生俱来就对环境中的细节捕捉敏锐,对每一种变化都会深入思考,并且做出比常人更加强烈的反应。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曾经我也很苦恼,哥哥小立一出生就自带「难养」的标签,生活中他的简直无时无地都在「作妖」。
爱哭、胆小、内向、拘谨、较真……对食物的口味异常敏感,每件衣服的标签都必须剪掉,袜子的缝线不能硌到脚底,渴望表现又害怕被关注。
会因为别人一句批评就委屈落泪,也会因为动画片里一句台词,感动得热泪盈眶。
因为他的异于常人,我时常被气得七窍生烟,原地抓狂,但越想改变他,得到的越是更强烈的对抗。
直到有一天,看到艾伦博士说的那句——「既然身为与众不同的孩子的父母,就得有不同于其他父母的觉悟」。
我才开始思考,在我们试图改变他们之前,是不是更要反思,外向热情豁达难道就是好性格的唯一表现吗?内向沉着细腻是不是也会有另一片天空呢?
高敏感其实只是一种性格特质而已。
当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他的特点后,我开始学着用「谨慎」代替「害羞」,用「深思熟虑」代替「胆小敏感」,用「情感丰富」代替「情绪化」。
这时候我会发现,其实他身上有很多的「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比同龄孩子更成熟、更细腻、更有同理心。
虽然如今他依旧时不时会闹一些幺蛾子,但每次在情绪被点燃之前,我都会反复提醒自己说——「他只是感受到的世界跟我们不一样,拥抱会比训斥更能安抚他。」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 慢慢来,别强求。」
这是小立刚上幼儿园时,老师跟我说的话。
那会初入园的他虽然不哭不闹看似特别乖巧,但在集体中一直处于边缘角色,很少跟别人交流,总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但老师安抚焦虑的我——「慢慢来,别强求。他不是不适应,只是在观察。」
过了半个月后,他回来谈论起幼儿园的事情越来越频繁,提到的小伙伴人名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果然,他只是在观察,确定环境安全,再学习慢慢融入这个新集体。
高敏感的孩子在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时,时常比别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对于未知的想象有很多,大脑需要形成判断后再踏出第一步。
迫不及待想要让孩子「合群」,反而会带来无形的压力,让孩子未知的恐惧更雪上加霜。
最恰当的做法是慢慢推动他,不要着急地催促孩子,允许他们害怕和等待,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先观察,后行动。
同时,可以学着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倾诉感受来代替哭闹。例如:
你想过去,但有点害怕对吗?那我们一起先在旁边看看?
你现在有什么感觉?你需要我帮助你吗?
你如果觉得有点害怕,妈妈可以抱抱给你点力量。
在适当的时候,温和地推他们一把。
比如在玩攀爬架,孩子畏惧爬高而瞻前顾后时,我们大可告诉 TA——
试一试,我会张开手臂,随时在身后接住你。
给足孩子安全感,让他看到有你这个坚强的后盾。
当接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时,孩子会少一份犹豫和自我束缚,增添一份冒险和勇气。当他踏出了尝试的第一步,收获到来自成功的自信感,会让内心越来越坚韧,越来越勇敢。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发呆、咬指甲、捏衣角、胆小腼腆、不敢叫人、不愿加入游戏、进到新环境总是习惯性往你身后躲……每次来到新环境,高敏感娃的警报系统总是属于紧绷的状态。
还有易碎的玻璃心就像不定时炸弹,一言不合就炸毛,指不定什么时候碰到哪个点,突然就会哭闹发脾气。
处理这些「囧」况是高敏感娃家长的日常,身心俱疲的背后,是长年累月挥之不去的无力感。
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了,孩子情绪背后藏着的恐惧。每个新刺激带来的点滴变化,都可能是触发他们情绪崩溃的开关。而避免触碰开关,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心理建设。
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带小立去一个新环境,接触新的朋友,都会提前给他打「预防针」。
在出发前,告诉他今天的行程安排,会去一个怎样的地方,会见到哪些人,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利用一些熟悉的信息来打消他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例如:
今天我们要跟晓琳阿姨一家去公园野餐,就是圣诞节来过我们家的那位长头发阿姨。
到时你可以跟叮当哥哥在草地上踢足球,你也可以带玩具跟他分享。
如果你们玩耍时遇到什么问题,你可以过来悄悄在我耳边告诉我,我会帮助你。
提前告诉宝宝事情的详细过程,能够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按部就班的配合。所以如果要打破常规,更要提前打好「预防针」,避免突然出现的刺激点会点燃情绪。
同时,告诉他们后路,当感觉不适,遇到问题,可以有哪些解决办法。无形中,孩子可以通过实践「脱敏」,慢慢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克服情绪化的毛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降低待机时长的预期
高敏感的孩子最大的苦恼,是容易内心过载。
他们的感知阈限值较低,所以不要准备过满的行程,注意调控各项活动的时间,降低对他们待机时长的预期。
每次安排行程,一定要留出休息的空白区。让他得以休整后再出发。
我们大人在密集的外出社交后,也需要一些独自休息的时间,不是吗?
(2)注意低电量的信号
当高敏感孩子电力不足时,TA 会莫名开始烦躁,闹人,情绪不佳,或者突然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只缠着要你陪,这其实都是他在发出低能量的信号。
如果你细心观察,这个时候他会需要更多跟父母的肌肤接触,例如拥抱,摸摸脸,摸摸手,甚至要求像小宝宝一样蜷缩在你怀里。
孩子越闹腾,越是内心有需求的时刻。
不要因此给他们扣上「不听话」的帽子,而是倾听到他们求助的频道,适时给予爱的供养。
我和小立有一个暗语——「我需要充电了。」
我们约定好了,当他觉得电力告急时,可以来到我身边让我抱抱,及时充电。同时让他懂得自我调适——「当你觉得累了,可以在自己内心构建安全小屋,随时躲进去休息。」
(3)寻找合适的充电方式
帮助孩子寻找到合适的充电方式,可以是一个运动习惯,或者一个兴趣爱好,也可以是一个独处的小空间,如画画、看书、打球、或者在妈妈怀里待一待。
当他觉得电力不足时,可以利用「加油站」让自己得以充电,恢复状态。
排版:小光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本文转载自「丁香妈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