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女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了一串鬼故事,吓得不行,现在晚上不能一个人睡觉,白天也害怕一个人独处(视野里一定要有人才行)。
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除了陪伴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吗?怎样才能让她相信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鬼呢?
感觉这个要求别说是对孩子了,恐怕连成年人都做不到吧……记得我小时候看西游记也被吓得不行。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区分现实和想象的能力也还在发展之中;而且孩子相对弱势,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恐惧和担心。
所以,孩子很容易怕鬼。
那该怎么帮助怕鬼的孩子呢?一句话的建议,就是带着孩子,把「鬼」形象化、具体化。
最惊悚的恐怖片往往不是一个怪物僵尸晃来晃去,而是谁都不知道恐惧的对象长什么样子、什么时候会出现。
鬼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中,看不见摸不着。如果能引导孩子把他害怕的鬼形象化地从内隐的想象「外显化」出来,恐惧感就能降低很多。
而这个过程,也是孩子左右脑的认知和情绪功能协同运作、整合自己经验的过程,反而可以促进孩子的心智成熟。
一边画画一边讲故事,就是很容易操作的外显化、形象化过程。
哇,你说的鬼听起来蛮吓人的,对了,那个鬼长什么样子啊?你给我画一下,这样我要是看到了就能认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把他赶跑!
家长可以用上面这种表示出好奇的方式引导孩子把害怕的鬼画出来、说出来。
好奇的态度能传达出对孩子情绪现实的尊重,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能让孩子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的世界。
有朋友问孩子不敢想怎么办,其实,起名字就是个好开始。
那我们管他叫什么呢?讨厌鬼?吓人鬼?恶心鬼?还是就给他起名叫「那个鬼」?
引导之后,想啥时候改名字就改名字,甚至可以起很搞笑的名字。
通过形象化带来的,是一种掌控感。
过程越具体越好。
这个鬼有头发吗?
他用什么武器啊?
他平时不吓人的时候都住哪儿啊?
即便孩子说「不知道」的时候,也可以试探问一次「那你觉得他可能会 xxx 吗」,或者家长猜一个,看孩子接不接受。
这个鬼有同伙吗?
他有朋友吗?
他为什么这么生气,要到处吓人啊?
一边问,一边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猜测,也同时画出来。
这个过程其实是帮孩子感觉到,他害怕的鬼也有鼻子有眼、有生气有难过、喜欢恶作剧吓人、有朋友有爸爸妈妈,那么孩子也就没那么害怕了。
同时,这样也能让孩子从鬼的角度去想,鬼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是不是也是自己害怕才吓人的?
是不是因为他没有朋友啊?
有很多时候,孩子对鬼的恐惧是有现实原因的,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
比如家里有人去世、生病,会让孩子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家里关系紧张,孩子会希望得到陪伴和照顾。
于是,在让孩子画鬼、说鬼的过程中,孩子设计到鬼身上的故事或者自己身上的故事,都有可能跟自己的现实恐惧有一定关系。
他为什么会来吓你啊?
他什么时候会出来吓人啊?
这些问题,都可以帮助家长从「鬼的角度」来探索孩子害怕的原因。
当然,父母也不要过度解读孩子的故事,父母在生活中多留意值得怀疑、比较明显的点就够了。
假装你现在拿着的是魔法笔,你在鬼身上画几笔,把它变成特别搞笑,你想起来就觉得很傻很呆的样子,你会怎么画?
这样,孩子能把恐惧的形象改变成搞笑的形象,并把两者建立起联系,以后想到鬼,就容易想到这个搞笑的形象,就没那么害怕了。
假如你有一个魔法宝物,鬼一看到这个东西就不敢靠近,吓得屁滚尿流,你觉得这个宝物会是什么样子?
家长可以让孩子画出来,然后挂在自己家里作为「镇宅之宝」。
他原来是害怕 / 没朋友才出来吓人的啊,那我们跟他看看能不能帮帮他呢?……
这是更好的解决方式,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会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练习引领矛盾化解的技巧,这对现实中的社会交往会有帮助。
鬼和神话,都是「人」的投射。
以上方法并不是要孩子接受世界上「没有鬼」,而是在不戳破这一点的情况下,通过形象化方式让孩子自己感觉到,想象的鬼其实跟生活很近,也用自己想象的资源去帮助自己抵抗想象的恐惧。
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只有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孩子想出的方法才会更有效、更容易相信。
不用强迫孩子接受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家长只需保持好奇心,甚至可以装傻充愣,只要陪着孩子、引导孩子,就好了。
责任编辑:丁若水
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