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公众号「爱读童书妈妈小莉」读到一篇文章:娃一不如意就发飙,「共情」 有时也不好用。感觉讲的非常好,总结下原因,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全的知识点,去看原文吧。
总结的简单粗暴版:
孩子们一不如意就哭闹发飙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 2 岁左右的小朋友。
原因是他们想去做一些事情,认为自己有能力做了,但是试了下却做不到,有挫败感。
有时候发飙是因为自己特别想玩某个游戏或者要某件玩具,家长却不让或不给买,孩子们不爽。
我们成人觉得这些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哭,但是对于孩子们而言,却是天大的事情。
他们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所以会哭闹、发飙。
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一直推荐用共情的方式缓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们,从而让孩子恢复平静。
比如,给孩子说,妈妈 / 爸爸知道你现在不高兴,因为...., 如果你现在想哭一会,那就哭一会吧.....
有时很有效,但是有些时候,完全没有用,孩子哭闹、拧的更厉害了。
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
1. 不是真共情。这只是你哄孩子的一个套路,你嘴上说着理解孩子,心里却不在意,脸上的表情也表现出不在乎,或者表现想急切摆脱麻烦,让孩子尽快平静的表情,这种表演是骗不了孩子的。
2. 是真共情,也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感,但是没有处理措施,孩子觉得我就是这样想的,我委屈,那就一起哭呗。
怎么既共情,让孩子觉得你理解他们,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学会以后正确处理这些情绪呢?
方法就是:
划定对和错的界限,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有情绪是可以的,但是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应该这样,然后用一个新的物品把他们引走,忘了哭闹。
但是给孩子说行为是错误的,怎么才是对的,一般不会一次就见效,得多次说,如果确实这次没时间说,就先强制,接着用其他好玩的吸引他们。
以我家开心举个例子吧。
开心现在 2 岁,每次洗完澡,就不愿意出澡盆,就要在里面玩水,你给他说洗完澡了,该擦干出去玩小火车了,他也不愿意,说必须去了,他就要哭着喊:「不去不去」。
这时先共情,说 「爸爸妈妈知道你还想玩水,不让你玩你觉得不高兴才哭的......」,一般都是没有用的,他会闹的更厉害,「就要玩,就要玩水」。
我们会让他再玩一会,并给他说,「咱们就再玩 5 次水,之后就出去,不然在澡盆里面,时间久了,会把皮肤泡坏的,你会感觉疼、不舒服」。(这是明确对错的界限了)
他嘴上答应着,但是玩完 5 次,肯定会耍赖,嘴里会说 「就说话不算数」。
这时就强制抱出来了,他会哭闹,在空中蹬腿,会反抗。(这里是强制)
但是我把他放到我腿上,说跳跳跳,然后举着他跳几下,这时他就开始笑了。(这里是用孩子感兴趣的其他游戏转移注意力)
大家能看到,这一小会的哭闹,不会对他有啥影响的。
简单吧,这次就搞定了。
但是第 2 天有可能还是这一套。
哈哈,和孩子天天斗智,有意思吧?
你要坚定,以咱们的智商,一定能赢了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