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门诊的时候,经常能遇到有家长带着年龄很小的小朋友来。小朋友可能才上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近视了。再稍微追问一下,就发现这些小孩子很小就开始用手机看 PAD,用眼习惯很不好。
但一个矛盾是:现在这个时代,连很多学校上课都开始用多媒体了,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似乎也不现实,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眼睛呢?
孩子眼睛发育的三个阶段
小宝宝从刚出生就开始生长发育,眼球也是一样,不过眼球的发育和身体的发育不是完全一致的。
正常情况下,孩子出生睁开眼后,外界的光线、物体等视觉信息会开始刺激眼球生长发育,并且发挥精准的调控作用。
一般这个过程会在 10 岁前后完成。最后理想的状态是:视力能达到 1.0 或以上,眼睛也没什么度数。
这个视觉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 6 个月
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的,一般在出生后 1 个月,可以看清眼前 20cm 左右的物体;3 个月左右形成注视能力,眼球可以自由活动;6 个月左右形成双眼视觉,具有判断距离和深度的能力。孩子也会从最初只能分辨黑白色到逐渐能分辨红黄蓝等颜色。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决定视力很重要的眼底结构 — 黄斑区正在完善,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可以给孩子看一些黑白对比强烈或色彩鲜明的图片,促进宝宝脑部视觉区域的发育。
第二阶段,从 1 岁到 3 岁
宝宝在 1 岁时基本会形成比较完善的视觉功能,通常视力会在 0.2 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也会快速提升,3 岁平均视力能到 0.5,当然有些小朋友会更好。
对于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可以让他们多玩一些几何图形的玩具,说说玩具的形状和颜色,增强立体视觉等视觉功能。
这时候尽量不要接触手机、pad 等需要近距离去看的电子产品。
第三阶段,3 岁至 7 岁
视力发育初步完成。一般来说,3 岁儿童的平均视力为 0.5;4~5 岁儿童平均视力为 0.6;6~7 岁儿童平均视力 0.7;7 岁平均 0.8 或以上。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定期给孩子检查视力和度数情况。如果发现视力低于平均水平,或者有近视的苗头,要赶紧干预。
可以适当接触电子产品,但是一定要立好规矩,比如每次看屏幕不能超过 20 分钟。
有必要给孩子戴防蓝光眼镜吗
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人在说蓝光危害?其实主要是由于 LED 光源的普及。
LED 的发光原理主要就是将蓝光打到荧光粉上,然后产生混合光,看着像是白光。简单来说,就是与自然光相比,LED 光源中的蓝光的量多了。
而蓝光的波长短、能量大,理论上来说,蓝光可能会造成眼底视网膜的损伤。不过研究表明,容易对眼睛造成损害的是短波蓝光(400~440 nm),而一般我们用的 LED 光源峰值光谱多为 450~500 nm,而且危害和剂量也存在很大关系。
因此,就日常我们生活中的灯光而言,要造成眼底视网膜的损害,其实可能性不太大。
对于小朋友来说,只要不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其实没什么必要额外去防蓝光。
怎么更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呢
我们前面说过,当孩子 3 岁后,是可以适量接触电子产品的,毕竟这个时代里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些。这时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更好的保护孩子视力。
1.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才是关键
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PAD 等这些小屏幕的电子产品。我在门诊就遇到过有宝爸排队时,让小朋友自己拿着 PAD 玩,说孩子这样能半天不闹腾好带多了。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可以直接在电视上看,或用手机投影到电视屏幕上看,以保证孩子观看屏幕时,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父母平常多带孩子去户外,很多研究都证实了每天累计 2 小时或者每周累计 10 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2. 增加休息频率,减少每次用眼时间
一次不要看太长时间,建议一般看 20 分钟,就应该休息一会,让孩子看看窗外,或者起来走动玩耍一下。要和小朋友立好规矩。
3. 注意小朋友看屏幕的姿势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看屏幕总是歪着头或者斜着眼睛看,就要注意矫正,尽量保证双眼是差不多的距离在看,让双眼的视力均衡发育。
当然,除了电子产品外,我们平时督促孩子看文字书、看绘本、看琴谱这些其实也都属于是近距离用眼,同样也会增加近视的可能。也需要做到保持距离、增加休息频次、注意坐姿等。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家长还是尽量不要给报太多的学习班,多让小朋友参加运动,学习是终身的事,在少儿时期给孩子增强体质,保护他们的视力,也是让孩子跑赢马拉松的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