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运动和健身爱好者,碳水化合物非常重要。
一方面,碳水化合物合成足够的肌糖原,肌糖原在运动中为肌肉提供能量,保证不同锻炼方式的完成。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是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供应源,它影响着运动过程中的心跳、疲惫感、动作技能发挥和注意力,从而影响锻炼效果。
不过,可能因为某些有失偏颇的主流报道,在一些人心目中,碳水化合物就是变胖的代名词,谈「碳水」色变,避而远之。坊间流传的很多减肥饮食,也是围绕着「减低碳水化合物」设计的。
但研究已经证明,低碳饮食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健康影响,要坚持下去也并非易事。高低碳循环饮食法(carbohydrate cycling),就应运而生了。
高低碳循环饮食的构思是:利用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的不稳定性,跟身体的代谢系统耍把戏,高碳水与低碳水摄入交替循环,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根据运动安排和强度,具体调整各营养素和总热量的摄取,从而保证日常精神状态和肌糖原的贮存,比较不会影响健身强度或时长。
相对于纯粹的低碳饮食,高低碳循环也容易长期坚持。只要把握好总热量的摄取,确实是可能达到减肥效果的。
然而,无论是减肥效果还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目前并没有关于这种饮食法的有效科学研究。只能作为众多饮食模式中的一种个人偏好,在有经验的营养师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在开始之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功夫,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运动量和目标(减肥、维持体重、或者增肌)等要素,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运动习惯和饮食爱好,拟定好具体的运动计划,从而制定相对应的饮食方案。
1. 高碳日,安排在运动强度最大的日子
在运动强度最大的日子,一定要安排最多的碳水化合物。对于大部分健身爱好者来说,这应该就是练腿的日子。具体还是要看个人的锻炼项目和安排。
2. 考虑蛋白质、脂肪和总热量摄取量
除了计算碳水化合物,还要通过调整蛋白质和脂肪的量,来维持每个循环周期总热量摄入适宜,以保证减肥效果。可以有两种选择:
不能每天运动锻炼的人群:蛋白质和脂肪的量一直保持不变,只调整碳水的量。需要注意的是,低碳日总热量摄取会偏低,要控制好不要影响到日常生活。
每天运动量和强度不一样的人群:只维持蛋白质摄取量不变,在高碳日降低脂肪摄取。这样子虽然额外增加了碳水的热量,但是每天总的热量还是不变的。蛋白质的量维持不变,可以保证提供足够的氨基酸形成新肌肉。
3. 低碳日碳水化合物最好不要太低
一般不建议低于 110 克,最低也不能低于 50 克。否则会影响身体正常运作,大脑得不到足够能量支持,免疫系统会受损。
4. 优先选择高质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
无论是高碳日还是低碳日,都要选择营养价值高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例如纤维含量较高的杂粮杂豆全谷物、薯芋类、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而每次健身完,可选择升糖指数中等甚至偏高的食物来快速补充肌糖原,例如 100% 纯果汁、运动饮料等。
5. 严格限制酒精
无论高低碳日,都尽量少喝含酒精类饮料,啤酒、葡萄酒、烈酒、鸡尾酒、含酒精果酒都包含在内。运动后过量摄入酒精,会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从而直接抑制肌糖原储存。
6. 不要只看体重变化
健身过程肌肉的增加肯定会带来体重的增加,体重不变甚至增加,有可能是体脂肪减少、但肌肉增加的综合结果。单纯的体重数字变化,不能说明减肥效果。
以减肥为最终目的,一般建议减肥期间每天通过饮食和运动减少 500 千卡,达到一周减重 0.45 公斤。
假设原本维持体重,每天需要吃 1800 千卡,那可以减少至每天吃 1500 千卡,另一些通过一定强度的运动消耗。
再假设碳水化合物需求为每天 200 克,先每天降低 50 克,然后在每天升高 75 克,用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高中低碳水循环。
再假设蛋白质的需求为每天 72 克,那就可以算出剩下来脂肪摄入。
循环日 | 碳水化合物(克) | 脂肪(克) | 蛋白质(克) |
第 1 天 | 225 | 35 | 72 |
第 2 天 | 175 | 57 | 72 |
第 3 天 | 125 | 79 | 72 |
第 4 天 | 200 | 46 | 72 |
第 5 天 | 275 | 12 | 72 |
也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保持每天摄入脂肪 46 克、蛋白质 72 克,总热量随着碳水化合物的量高低循环。
无论哪一种饮食,当身体适应后,进入减脂平台期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最令人头痛的。
一些营养师建议,这时候可以用突击 3 天碳水化合物摄取特别高或者特别低的方式,给身体的代谢系统来一个「重启」,然后再恢复高低碳循环,具体的循环模式也可以稍作调整。
但是需要谨记一点,这些都还只是经验之谈,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支持,可能的副作用也还不明确。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