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尿酸是人体产生的,这个说法虽然来自教科书,但并不准确,或者说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样。
实际上,尿酸都是由嘌呤代谢转化而来,而嘌呤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合成(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另一个是食物中消化吸收来的(尤其是肉类、内脏、鱼虾、豆类等食物)。在一般饮食情况下,前一个来源为主(占 80%),后一个来源为辅(占 20%)。
但是,这个 80% 和 20% 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与你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假如你吃较多肉类、鱼虾、火锅、汤(肉汤、鱼汤等)、内脏、啤酒和豆类等高嘌呤食物,那么你体内的嘌呤 / 尿酸总量会增加,同时来源比例也会改变,即来自饮食的嘌呤比例大增(远超 20%),自身合成嘌呤的比例降低(远低于 80%),甚至会出现 「倒挂」—— 饮食来源的嘌呤占比大于自身合成的嘌呤。这不难理解,因为不论饮食摄入,还是自身合成,人体嘌呤都几乎不能直接从肾脏 / 尿液排泄,全部都要转化成尿酸再从肾脏 / 尿液排泄。
总而言之,你饮食摄入的嘌呤越多,你体内产生的尿酸就越多!在上述嘌呤两大来源(自身合成、饮食摄入)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协调机制(你多我就少,你少我就多,以确保总量稳定),所以当你吃较多红肉、禽肉、鱼虾、内脏、火锅、汤、啤酒和豆类等高嘌呤食物后,你体内尿酸必然明显增加(不论你体内自身合成的嘌呤 / 尿酸占比如何)。
当然,这种增加能不能达到有害的程度,就要看你的肾了!如果你的肾脏能够加班加点地工作把这些增加的尿酸都排泄出去,那就安然无恙了。但如果你的肾脏因为某种原因(目前仍不是很清楚)不够强大,不能把这些增加的尿酸,甚至是正常饮食和身体代谢产生的尿酸排泄出去,那么你身体中的尿酸就会在血液中堆积 —— 血尿酸浓度升高。
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也意味着组织液(组织器官)中尿酸增多,反正就是身体内尿酸的生成超过了排泄,出现了多余。尿酸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溶解度是有限的,当尿酸浓度越来越高,超出了溶解度的极限(过饱和状态),尿酸盐就会形成结晶,引起炎症反应,组织(往往最先沉积到身体最低处 —— 足部)产生针刺样的剧痛,此为痛风发作。
血液中尿酸在何种情况下会 「过饱和」,形成结晶,进而诱发痛风呢?尿酸浓度太高是重要的但并非唯一的原因。饮酒、寒冷、受凉、疲劳、剧烈运动、饥饿、快速减肥、某些急性疾病等都会通过影响血液的酸碱度、温度、浓度、成分等进而降低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促使血尿酸 「过饱和」、成结晶、发痛风。临床实践中,痛风发作往往出现在这些情况时。在极端情况下,血尿酸浓度并不高,都会因为以上原因诱发痛风。总之,注意避免这些不良情况,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痛风发作。
当然,我们得强调,血尿酸浓度高是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但是,痛风发作与血尿酸浓度并非正比例关系。血尿酸浓度越高,越容易诱发痛风,这个说法只是大致没错,并不是很准确。因为饮酒、寒冷、受凉、疲劳、剧烈运动、饥饿等不良情况也与痛风发作有关。
而且,血尿酸浓度经常是波动的,与饮食嘌呤摄入有很大关系。你猛吃一顿海鲜大餐之后几小时,血液中尿酸浓度肯定会有所增加。如果你此前血尿酸浓度正常(较低),身体代谢及肾脏排泄正常,那么这顿海鲜大餐虽然让你血液中尿酸增加,但不足以达到诱发痛风的程度。不过,如果你此前血尿酸浓度就异常升高,身体代谢及肾脏排泄就不正常,那么这顿海鲜大餐会让你好看,血尿酸浓度一下子冲到 「过饱和」,就会诱发痛风。
*** 小结一下 ***
1.80% 尿酸是人体产生的(自身合成的嘌呤转化而来),20% 是饮食摄入的嘌呤转化而来。这个比例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变的,与个人饮食(高嘌呤食物)有很大关系。
2. 绝不要忽视饮食对血尿酸的影响,甚至是对痛风发作的影响。
3. 除了红肉、禽肉、鱼虾、内脏、火锅、汤、啤酒和豆类等高嘌呤食物之外,添加糖(果糖或含有果糖)也会使血尿酸升高。吃一次升高一次,吃一年升高一年。
4. 一次性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是很危险的(诱发痛风),尤其是血液高尿酸者。但这也意味着,每次少量摄入这些高嘌呤食物是安全的,即使血尿酸有点不正常(血尿酸特别高的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