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储备是孩子近视防控中常被提到的名词。然而很多家长对此一头雾水:孩子眼睛这么好,怎么会有远视呢?啥叫远视储备?它有什么用?它怎么检查?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学龄前儿童通常是远视眼
我们先复习一下之前说过的内容:
我们的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是由眼球各部件的形状决定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眼轴。这个“眼轴”,大家可以粗略理解为眼球前后径的长度。
眼轴的大致规律
眼球短的人,倾向于远视,并且眼球越短,远视度数越高;眼球长的人,则容易成为近视眼,并且眼球越长,近视度数越高。
眼球需要在发育过程中慢慢“长大”。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眼球还很小、很短,所以通常是远视眼,并且大体规律是年龄越小,远视度数越高。这种远视度数,我们就把它叫做“生理性远视”或“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充足的孩子,没那么快近视
孩子眼球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是眼球不断长(zhǎng)长(cháng),远视储备逐渐消耗,直至接近零或降为零的过程。
如果孩子近距离用眼比较多,就容易加速这个过程。在远视储备已经没有的情况下,眼球继续变长,就会往近视发展啦。眼轴增长越快,近视度数加深就越快,日后可能导致的健康隐患就越多。
如果把眼球比作气球,那么近距离用眼就像是往气球里面吹气,让它变大变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孩子眼球发育快,大多不算是好事情。评估远视储备的度数,其实就是评估孩子眼球生长发育是否过快过早、在目前的阶段容不容易近视。
但要注意了,容易近视不代表一定会近视,不容易近视也不等于不会近视哦。医生虽然对此会有个经验上的判断,但谁也不敢说能准确预测未来哦。
远视储备应该有多少?
3岁以内的孩子,远视度数相当不稳定,甚至有测出短暂近视眼的情况。这是婴幼儿眼球各部件的发育速度很不均衡所导致的。所以,对于婴幼儿,重点放在筛查有没有度数特别高的近视、远视、散光或斜视等异常即可,不必特意去判断远视储备。
婴幼儿筛查通常使用手持的“视力筛查仪”,它的结果非常粗略,不能太较真(图片来源于网络)
3岁至上学前这段时期,远视度数大约在100-300度,年龄越大度数越低。没有细化到每个年龄的具体标准哦,因为每个孩子的眼球发育是差异非常大的。
孩子通常早几年发育得快,后几年发育得慢;但也可能会早几年发育得慢,后几年发育得快。所以,远视储备虽然总体是不断减少的,但存在某些阶段比较平稳的可能,通常不是直线下降的。
与B孩子相比,A孩子3岁前发育较快,远视储备下降快。如果家长并没有导致孩子用眼过度的做法,就说明是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不必太焦虑。即使在3岁时显得远视储备少一些,但是如果后面减少得慢,那么也还是不错的。家长们不要只看一次的数据,而应该定期复诊,持续观察哦。
一旦开始大量近距离用眼,比如开始上学,这种平稳就容易被打破了。理想状态下,孩子上学后也还应有一点远视储备,通常在50-200度,并且缓慢下降,到14岁前后才会接近零。
至于眼球很短、远视度数特别高的孩子,这时候的远视是否还能叫做“远视储备”?我觉得不太合适,因为感觉“储备”算是中性偏褒义的词。如果只针对“不容易近视”这一点来说,远视度数高是好事情;但是远视度数高又会容易产生弱视、斜视等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哦。
远视储备要怎么检查?有没有必要精确检查?
如果很想准确知道孩子远视储备,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即散瞳验光。不散瞳的情况下通过电脑验光仪或视力筛查仪等仪器测量出的远视度数,是不准的,只能作为参考。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了:是否每个学龄前孩子,都要做散瞳验光,验证远视储备?
医学是权衡可能性的艺术。这权衡其实有点困难:一方面需考虑到现在如此高的近视率,并且远视储备也是我们提倡建立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重要内容;但另一方面,对每个孩子进行散瞳验光将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目前现状给每个孩子都准确检查是做不到的),而远视储备只是近视防控的其中一个参考指标,这单一项目并不具备影响医疗决策的作用。
所以,不应该太依赖远视储备的检查。除了个别高度远视或斜视的孩子需要在特殊指导下用眼,其他正常孩子,无论实际远视储备是多还是少,肯定都要注意用眼习惯,保持充足户外活动,做到科学防控近视。
另外,对于能配合检查的孩子,检查视力、测量眼轴和眼球生物学参数,也能对眼球的发育情况有更客观的判断,并不是只有远视储备这一项参考指标哦。
常用的三种睫状肌麻痹药(图片来源于网络)
散瞳验光是个风险很低的眼科检查。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常碰到对它有误解、不愿意进行散瞳的家长。要是家长有科学防控近视的意识,愿意给孩子定期散瞳检测远视储备,我认为当然是好事情,是应该鼓励的。
通常,什么情况下我会积极提倡给孩子散瞳测远视储备呢?
1、初步筛查怀疑要近视,或者有其他疑问的;
2、直系亲属有病理性近视等高危遗传因素的;
3、父母对孩子视力重视程度不够的(这时候如果确定远视储备很少,可以更好地警示父母);
4、父母对孩子视力问题过分紧张,很想要确认的(如果证实远视储备足够,可以舒缓家长的焦虑,同时也减轻家长带给孩子的心理压力)。
说到这,大家有没有发现,医生并不只“看病”“治病”,更需要“看人”“治人”,这简直就是一门玄学。大家有时候会发现类似的病情,医生却给出不同的处理意见,多是因为病情之外的考量。
最后,总结一下:
1、如果把近视比作“饥荒”,那远视储备就是“粮仓”。孩子近距离用眼,就像慢慢地“吃掉粮食”。一旦远视储备消耗得太快,就可能比别的孩子更容易近视。
2、防控近视的重要一点,就是不能太早把“粮食”吃光了,也就是不能在学龄前就大量近距离用眼(比如过早参加补习班、过分玩手机、读写姿势不良等),导致上学后没有“粮食”可吃了,就更早“闹饥荒”了。
储备,当然得有必要的时候再使用啊!(图片截取自农业网)
3、比起某一个时间点的数据,孩子远视储备的动态变化情况更为重要。远视储备减少得很快,就要赶紧找原因,采取措施了。
4、筛查不能将远视储备测准,但可以有个大致了解,帮助医生判断。大家如果想进一步确认,还是面诊听听医生的意见,再决定吧~如果很想散瞳确认,那你一定是个很关心孩子眼睛的家长,完全可以在面诊时提出你的需求,相信一个好的医生,会耐心听取的。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是时候,为了孩子的眼睛健康,补补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