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感谢等待综合上述提问的分析和建议如下:
1.首先关于新生宝宝排便的问题。新生儿排便频率因人而异,特别是以母乳为主的宝宝。有些新生儿在两周后开始可能会有几天不排便的现象(最长可能3-5天甚至更长),只要宝宝状态良好,小便量充足(每日6次以上),肚子摸起来柔软、不胀气,吃奶正常、没有明显不适,一般不需要特别担心。
大部分母乳喂养,小便每天7-8次,尿量充足。医生检查腹部柔软,无异常肿胀,提示肠道功能正常,肠梗阻可能性不大。
因此,目前情况不必太担忧,先按照医生建议继续观察即可。
2.你可以尝试腹部按摩,每天2-3次,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宝宝腹部,每次5-10分钟,有助促进肠蠕动。
适度做婴儿操或排气操: 在两餐之间,帮宝宝轻轻地弯曲双腿向腹部靠拢,可以帮助肠道排气和促进排便。
3.如果妈妈乳汁足够,尽量增加母乳比例,因为母乳更易于消化吸收,宝宝便秘发生率较低。
可以酌情常食益生菌有部分孩子可能还是有帮助的,比如说小儿培菲康或者是妈咪爱。
如超过五天还未排便,可以尝试开塞露协助排便,一次5毫升。
4.宝宝目前存在明显的吸吮问题,无论乳头还是奶瓶吸吮姿势不正确、下嘴唇收敛、吃奶瓶较慢(每顿40分钟)、吸母乳吸几下就不吸。这个可能和孩子早产是有关系的,早产(37周出生)导致吸吮能力及口腔肌肉协调发育不完全;出生后使用奶瓶较早,宝宝出现乳头混淆,造成不愿意吸母乳;宝宝口腔或舌系带存在轻微问题导致吸吮困难,这个需要儿科医生进一步排查。
5.调整喂养姿势和技巧。深含接乳法,需要宝宝张大嘴时,把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放入宝宝口中,宝宝下嘴唇应外翻(如鱼嘴),而不是收敛。如果宝宝下嘴唇仍收敛,可以用手指轻轻翻出宝宝下嘴唇,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母乳前挤一点奶,让乳头周围有些奶汁,帮助宝宝愿意吸吮并维持吸吮动作。
使用新生儿专用慢流量奶嘴(0-3个月奶嘴或SS号奶嘴),减少宝宝奶瓶喂养的疲劳感。也可考虑使用宽口径、仿母乳设计的奶嘴。
尽量坚持先吸母乳,宝宝饿的时候会更积极主动吸吮。减少奶瓶喂养频次或奶瓶使用次数,有利于宝宝恢复母乳吸吮能力。
还可以在喂养前用干净的手指轻触宝宝上下唇缘、口腔内壁,刺激宝宝口腔的吮吸反射,促进口腔肌肉运动功能发育,改善吸吮能力。
6.每次喂奶间隔2-3小时左右,避免宝宝过饿或过饱,每次吸吮持续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内。避免宝宝因为长时间喂养而产生厌奶。
7.定期测量宝宝体重,一般新生儿时期每周增重约150-200克左右。如体重增长良好,则吸吮能力虽弱但尚可接受;若增重明显不足,则需及时到儿科或新生儿科进一步评估。
8.妈妈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宝宝出生时出现低血糖问题,但宝宝出生后血糖监测良好(3.5左右),且后续无明显低血糖症状(如嗜睡、抖动、喂养困难),则一般无需特别担忧。妈妈妊娠期间甲减并长期服用优甲乐,但宝宝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表明宝宝受影响的可能性极低。后续正常定期随访即可。
9.如果宝宝出现持续超过5天仍未排便,腹部鼓胀明显、哭闹不安;宝宝吸吮能力明显下降、吃奶量减少明显、体重增长停滞;宝宝出现频繁呕吐或腹胀明显;宝宝精神状态明显下降或异常嗜睡;出现任何您不确定或严重的症状。上述情况需要线下复诊评估。
10.总的来说,目前宝宝几天未排便、吸吮较弱都属于新生儿期常见情况,与早产(37周)宝宝吸吮协调能力尚未成熟有关。多数情况下通过正确护理和方法调整,会逐渐改善。建议您继续耐心护理、坚持母乳喂养,密切观察宝宝状态。必要时再去正规医院进一步咨询评估,排除舌系带短、口腔异常或其他消化道问题等可能。
希望孩子一切顺利,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