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放心,你目前这种症状是属于体温升高,而不属于医学上真正意义上的发热。
医学上所说的发热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热因素的影响下,引起体温中枢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产热大于散热,从而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0.5摄氏度。和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腋窝体温在36~37摄氏度,所以严格来讲,医学上的发热一般是指超过37.5摄氏度。
而引起人体体温轻度升高的原因,大多数为生理性的原因,比如在吃饭之后,尤其是中餐之后,半小时左右,体温升高比较明显,最高可以达到37.3摄氏度,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做食物的热效应。还有一些孕妇由于基础代谢水平较高,产热增多,也会引起轻度的体温升高。还有比如人在剧烈运动之后测量体温也会升高,还有就是在月经期内女性由于机体的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体温轻度升高。
所以,根据你目前描述的情况,虽然有轻度的体温升高,但是并没有任何不舒服,也没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的症状,所以主要还是考虑生理性的体温升高为主。
但是要警惕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你目前确实有发热,但是由于使用药物干扰了发热,特别是使用了退热药物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测量体温往往并不是真实的体温。
因此,针对您的情况,个人建议如下:
1、立即停用上述药物,特别是百服宁和安乃近,因为这两种药都含有退热成分,使用之后会干扰热型,导致测量体温,并不能代表真实体温。
2、在停用药物的情况下再监测一下体温,每天测量体温3~4次左右,但是要避开两个高峰,也就是餐后半小时以及剧烈运动之后。
3、测量体温以测量腋窝体温为准,测量时间最好大于10分钟。
4、如果测量体温确实有发热的情况下,建议还是及早到医院做个血象检查,以明确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
5、你目前并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而且目前的症状也不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典型表现(其典型表现多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症状,并且有流行病史),所以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和焦虑。
6、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些精神因素也可以引起一定程度的体温升高。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把体温测准。所以,先提供药物,继续监测体温。
由于当前舆情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个人防护和个人的自我保护很重要,出门尽量戴
口罩,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勤洗手,多通风,感染的概率就大为降低。
以上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可以继续补充,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