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最怕溺爱孩子不自知!高情商的家长都明白爱孩子的底线

2020-02-25作者:米思檬

70450854_xxl_看图王.jpg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

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吼大叫,爸爸妈妈在一边不及时阻止反而低声下气地哄着;

一群小朋友玩耍时,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却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厉害」;

「溺爱」这个词,和熊孩子划上等号,也让我们为人父母感到担忧和恐惧,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溺爱孩子的怪圈。

但很多时候,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溺爱着孩子。当宝贝降临那一刻,全身心都投入到他们的喜怒哀乐里去,那涌动的父爱母爱之下,极有可能掺杂着些许过度的小心翼翼和保护之情。

要知道,溺爱的本质就是家长的过度支持和保护。习惯了被保护和支持的孩子,如何能够面对外面的风雨洗礼呢。

不如来看看这些「溺爱行为」,爸爸妈妈会不会对号入座呢?

取悦型家长

63161311_xxl_看图王.jpg

去玩具城里,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

孩子拿着一个喜欢的玩具不肯放手,妈妈一开始很明确地拒绝:「家里已经有好多个了,这个不能买哦。」

可是孩子的情绪上来以后,委屈地抽抽嗒嗒,眼睛里面全部是泪水,怎么哄也不愿意离开。妈妈看到孩子哭了就立刻慌神了,本来也不是多贵的玩具,再想想小时候自己也可能经历过想买不给买的忧伤,就立马拿着结账去了。

买完以后,孩子开心的玩了起来,而妈妈也松了一口气并且安慰自己,「反正玩具没多贵,宝贝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我知道妈妈们的感受,或许是自己的童年里,缺乏这样予给予求的关爱;或许是对孩子的疼爱,不想看到他们任何的失望与眼泪。

其实,这样一场小小的「博弈」里,孩子获得了喜欢的玩具,却也会逐渐养成这样的心理:我就是中心人物,必须满足我的需求。

妈妈们无意当中滋养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有矛盾的时候难以交流和沟通,也难以理解自己和其他人互动。

高反应家长

92606812_xxl_看图王.jpg

高反应家长其实是我见得最多的,而这和溺爱之间,真的只差那么一点点。

比如:有一次参加亲子游园会,看到一个小女孩跑得太快跌倒了,妈妈立刻把她抱起来,「宝宝疼不疼、不哭不哭、妈妈看看伤着膝盖没有……」其实,小女孩第一反应是看看小伙伴跑到哪里去了,自己都没意思到摔倒会很疼。

但是,妈妈们对「小挫折」过度的反应,会让孩子少了很多锻炼自我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妈妈们不在身边时,生活的复杂多样也许会让孩子们难以招架,无法快速成长起来。

而孩子的语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等,都需要在一次次「挫折」里反复练习。所以,不如让我们稍微把姿态放轻松一些。

交易型家长

82278033_xxl_看图王.jpg

不管是《妈妈是超人》/《爸爸回来了》这类亲子节目,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爸爸妈妈很容易成为「交易型家长」。

当孩子不想吃饭的时候,爸妈耐心地对他们说「吃完饭就能看电视/出去玩。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孩子立刻把饭吃完,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但后遗症也随之而来,每次吃饭都要和孩子交涉一番。因为小脑袋瓜们已经明白了,吃饭可以成为自己的「筹码」,来换取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的玩具等等。

但吃饭本身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却被孩子忘得一干二净了。

爸爸妈妈们也很头疼,但是为了快速达到目的,减少和孩子拉锯战,有时会忍不住说出「你不 xx,我就不爱你/不要你了」。

而孩子会在无形当中,被引导成为「结果利导型」,就连爸爸妈妈的爱也会变成一种交换的结果,习惯性地提出要求。对于真正的规则,却没有理解到。

爱是无条件的,但爱也同样是有原则的。

65965048_xxl_看图王.jpg

我们与孩子的交往之中,最应该坚持的原则就是:不以孩子的情绪、想要达到的目的快慢为转移。

夸张情绪是孩子表达自我的最直接方式,面对新生代的戏精宝宝们,我们不妨尝试以委婉却坚定的方式来呵护他们的情绪,表达自己的爱意。

1. 放手让孩子尝试

这个世界是一个万花筒,孩子要在其中摸爬滚打。爸爸妈妈放心的松开手,让孩子知道摔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过度的保护不是孩子的安全衣,而是孩子成长的阻碍。大胆去尝试的孩子,才能更加茁壮生长。

2. 情感上予以支持

别怕自己对孩子的爱意无法传达,每当孩子面临困难或者选择,在情感上给予最大的温暖和支持,才是鼓励孩子迈出坚定脚步的动力。告诉孩子,妈妈的怀抱永远为他们敞开,但小小的困难要自己学会克服,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3. 原则上坚持底线

孩子的眼泪和撒娇是妈妈天然的软肋,但每一次小小的坚持,不被孩子的情绪所裹挟,给孩子建立正确的秩序和健康的观念,才是最大限度给予无限温柔的爱意。

爱是爸爸妈妈的天性,但溺爱不是;

爱是孩子成长的无敌盔甲,但溺爱不是。

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原则,才是最好的亲情。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库


相关文章

cover
最近有位妈妈来向我咨询,说 2 岁的儿子一刻都离不开她,她一走开就开始哭闹,除了妈妈谁哄都不管用,问我这是不是宝宝缺乏安全感。看得出来,这位妈妈很重视宝宝的心理发展。确实,安全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会比较稳定,性格会更自信,遇到事情不会想逃避,而是想要着手解决,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反之,如果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就会发展为敏感多疑的性格,过分在乎别人
cover
英语中有个词叫「terrible two」,直译过来就是「可怕的两岁」。这说的就是咱们可爱的宝宝们到了两岁后,往往特别让家长头痛,比如说什么都要自己来,特别喜欢说「不」,自己有很多主意,还老跟家长的想法反着来。最重要的是,当孩子的意志跟家长意志不一致的时候,孩子常常情绪变得非常激动,要么固执,要么情绪崩溃。于是,很多家长情绪也崩溃了。在心理学上,这个时期被称为「第一反抗期」,是正常的,也是非常重要
cover
现代社会,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的普遍状态。许多家长在孩子入园前都会担忧,孩子离开了爸妈的照料,生活不能自理。在入园前的家访中我认识了牛牛,他是个热情的小男孩儿。但牛牛就要上幼儿园了,我发现他在家喝水还在用带吸嘴的水瓶,询问奶奶才得知牛牛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主要是爷爷奶奶来照顾,于是孩子「喜欢怎样就怎样」。这类现象大多是以下几点原因导致:「隔代帮带」现象较多,老人容
cover
经常碰到家长问我,说自家宝宝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就坐不住了,吃饭不认真,还爱乱跑乱跳。他们担心,宝宝以后会不会也一直这样。爸爸妈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专注力跟很多能力都是相通的,比如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说是关系到孩子今后一生的能力也不过分。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和培养,小时候也就是不好好吃饭、不爱读绘本,长大后就可能发展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粗心、做事拖拖拉拉,甚至对运动能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