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新手妈妈而言,婴儿几乎就是一个谜,他的各种小表情小动作总是让家长们不知所措,无处下手。
宝宝为什么一直在哭?
宝宝这表情究竟啥意思?
宝宝到底是吃饱了还是又饿了?
......
其实,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某些行为变化或表情,来判断孩子到底想干什么,这就是他们独有的「婴语」。
今天,我们就请朱笑婕老师来给我们揭秘婴儿的语言。
朱笑婕老师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刚开始她也是无比茫然,在慢慢捕捉到孩子的需求信号后,她发现,带娃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怎么才能捕捉到孩子的需求信号?大家得先记住一个单词:SLOW。
S.L.O.W 策略是育儿大师特蕾西提出的,这个单词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慢下来」。
当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与外界唯一的沟通方式只有哭声和肢体语言(姿态、面部表情、动作),这就是他们向家长传递需求的「线索」。
如果家长处于特别慌乱焦虑的状态下,很难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线索。
SLOW 这个「慢」策略正好能帮助我们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动,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宝宝的需求。
1. 妈妈,我好累 / 困呀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回应小贴士:
减少对宝宝的刺激。比如放慢你的动作、放低你的声音;帮宝宝换一个更为安静的环境,有助于让他放松下来;布置好睡眠环境,开始睡前程序安排宝宝入睡。
2. 想吃东西好饿呀......
6 个月以下:
6 个月以上
回应小帖士:
对于 1 个月内的新生儿来说,建议家长每 1~2 小时就主动去观察宝宝是否出现饥饿信号。
随着宝宝长大,这个时间可以拉长到 3~4 小时。
如果早期的饥饿信号没有被捕捉到,宝宝就会表现出一些晚期非常饥饿的信号,比如很激动地扭动身体或大声哭闹。这时衔乳会比较困难,家长需要先安抚宝宝,等他平静些之后,再给他进食。
3. 快来跟我一起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新生儿
2 月龄
4 月龄
>6 月龄
回应小贴士:
当观察到这些信号的时候,就是和宝宝互动的最好时间。面对孩子,看着他的眼睛,用夸张的表情和宝宝交流,鼓励宝宝模仿你的表情和你说的话。
当和宝宝互动的时候,先等待和观察宝宝的反应,然后再做出回应,这样更容易满足宝宝的需求哦。
4. 爸爸妈妈快看我!
回应小帖士:
对小宝宝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大玩具」就是你。当宝宝需要你的时候,蹲下来和宝宝一个高度,平视他的眼睛,面部表情稍微夸张一点说:「宝贝,妈咪在呢~是不是想和妈咪一起玩了呢?」
陪宝宝玩耍的时候,一定要专心,手机就先放一边吧。
5. 妈妈,我有点怕怕......
回应小帖士:
宝宝对情绪的调节能力有限。处于害怕中的宝宝,是没有办法自我安抚的。家长温暖的怀抱、坚定的语气、以及舒缓的动作都能很好地安慰他。
这里特别提醒家长们注意夜惊。
夜惊,一般发生在前半夜的深度睡眠阶段(噩梦一般出现在后半夜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出现夜惊的时候,宝宝其实没有完全醒来(噩梦之后的宝宝会彻底醒来),所以他们感受不到家长的安抚。
当宝宝出现夜惊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坐在宝宝的身边,陪伴他,确保他自己不会弄伤自己就好,比如坠床。
6. 嗝~好饱~
6 个月以下
6 个月以上
回应小贴士:
宝宝吃饱的时候,就不要再强迫他进食了。在宝宝出现早期饥饿信号的时候,及时提供食物,可以让喂养变得更容易。
7. 妈妈,我想拉便便 / 尿尿
回应小贴士:
在给宝宝检查尿不湿之前,先跟宝宝说一下你将要做的事情:「宝贝,你是不是尿尿 / 拉臭臭了?妈咪要帮你检查一下哦。」
小宝宝都不太喜欢换纸尿裤的过程,很有可能全场暴哭。建议家长先把所有需要的物品都准备好。在换洗过程中,不要慌张,温柔而坚定地安抚宝宝,告诉宝宝你每一步的动作都是在干什么。
8. 妈妈我有点不舒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回应小贴士:
检查宝宝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看看是否过热或过冷;
检查宝宝的四肢、手指、脚趾是否有卡住或者是被细小物品缠住;
检查一下宝宝的尿布,穿戴是否舒适,以及是否需要更换;
回忆一下当天的喂养情况,看看是否需要把宝宝抱起来拍嗝;
如果孩子是睡眠中突然哭醒,可以先尝试换一个睡姿,并安抚他再次入睡。
9. 哼!我生气啦!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回应小提示:
如果宝宝接受你的安抚,可以用常规的方式帮助宝宝平复情绪。
但如果宝宝明确表示拒绝你的帮助,就尊重宝宝的意愿。我们可以陪在他身边,确保他安全,给宝宝一段时间先去发泄自己的情绪。
在下次安抚之前,先征求他的意见:「宝贝,你哭了那么久了,妈咪抱抱你,好不好?」
10. 嘻嘻,开心~
回应小贴士:
享受陪孩子一起玩的时光,但是要留意宝宝的清醒间隔和常规睡眠安排哦,防止宝宝「假亢奋、真疲劳」的情况。
破译孩子的「婴语」看起来复杂,但爸爸妈妈和孩子朝夕相处,只要有心留意,也是有迹可循的。
带娃过程中处处充满焦虑,慢下来,听听孩子「说」的话,你会发现自己越发了解自己的宝宝,照顾宝宝也会越发得心应手。
本文首发于 丁香妈妈 APP
参考文献:
[1] https://www.fhs.gov.hk/english/health_info/child/30119.html
[2] https://www.parents.com/baby/development/social/decoding-babys-expressions/
[3] 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newborns/connecting-communicating/communicating/baby-c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