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抗衰老似乎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面子工程,涂涂抹抹到医美操作总是为了更进一步作用到皮肤深层,但你知道你的脑子肠子这些里子,也跟面子有关吗?也就是真的美丽秀外慧中。
得益于养乐多几十年前开始的肠道微生物宣传教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了解益生菌/益生元。实际这个概念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了,19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俄罗斯动物学家伊利亚·梅奇尼科夫,出版了《延长生命:乐观研究》,在这本书里他提议大量发酵食物消费可能与高加索地区老年人的长寿有关(国内某品牌的酸奶宣传广告也讲过这个故事)。全球护肤市场每年都在高速增长,概念也很超前,比如兰蔻小黑瓶、雅诗兰黛小棕瓶、赫莲娜绿宝瓶纷纷打出生态护肤理念,开始使用皮肤益生菌/益生元概念进行宣传;口服美容的膳食营养补剂也有诸多宣称能调节肠道菌群,继而达到美容效果的宣传。
肠-脑-皮肤轴假说最早于80年前由皮肤科医生约翰·皮尔斯和唐纳德·斯托克提出,简要地说,这个假设的中心是情绪状态(如抑郁和焦虑),情绪可以改变正常肠道菌群,增加肠道通透性,促进全身炎症,继而影响皮肤健康和衰老。
随着肠道菌群的研究越老越多,肠子似乎主宰了万物
S Ahlawat, Asha, K K Sharma, et al. Gut-organ axis: a microbial outreach and networking.Lett Appl Microbiol. 2020 May 29. doi: 10.1111/lam.13333. Online ahead of print.
皮肤与肠道是人体两个最大的器官, 也是人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临床观察发现皮肤与肠道关系密切,皮肤疾病和肠道疾病经常联合出现,如肠病性肢端皮炎(肠道对锌的吸收异常引起肢端皮炎、脱发和腹泻)、口周皮炎(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之间存在相关性)。肠道及皮肤都属于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外表面,具有类似的信号转导和神经支配通路。
肠道微生物群是肠道-皮肤轴的主要调节器,肠道菌群异常可以引起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痤疮等
Iman Salem, Amy Ramser, Nancy Isham, 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as a Major Regulator of the Gut-Skin Axis. Front Microbiol. 2018 Jul 10;9:1459.
大脑和皮肤的联动也很密切,精神和心理因素在皮肤疾病的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皮肤疾病通常伴有皮肤外观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影响患者的外貌,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不舒适;皮肤疾病常常伴有的瘙痒会使患者感到焦虑,不自觉的抓挠加重原有的皮损。这可能与皮肤组织和神经系统共同起源于外胚层有关。
精神心理因素作为应激源,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皮肤进行调整和干扰:汗腺分泌、血管舒张和收缩、皮肤屏障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白癜风、痤疮、银屑病、荨麻疹和斑秃等都有心理应激因素。
心理社会压力对皮肤稳态的影响:皮肤免疫降低/亢进、伤口愈合延迟、屏障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等
H. J. A. Hunter, Momen, C. E. Kleyn. The impact of psychosocial stress on healthy sk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15, 40:540–546.
既然我们知道了肠道和大脑对于皮肤健康的作用,那么治疗皮肤病和抗衰老时考虑大脑和肠道的功能维持,也是可以做到。
比如皮肤病的患者一般比较“手贱”,抓挠皮肤的程度可以从正常到精神病性行为,如青少年挤压/抓挠痤疮被认为是正常的;但过猛使皮肤外观变形并发展显著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的行为就是不正常了。还有很多人工皮炎、拔毛癖,也就是明明知道危害却停止不了的冲动控制障碍。这个时候皮肤科医生还需要与精神科医生等进行更多的合作,有些时候抑郁和焦虑的改善会减轻很多皮肤病,情绪的调节需要心理治疗或药物干预,不仅仅是头痛医头。
不仅仅是皮肤病,甚至皮肤老化也与心理状态互相作用。比如肉毒素治疗皱纹能改善抑郁症,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接受川字纹部位肉毒毒素注射后抑郁症状有更多改善。临床研究结果也初步表明A型肉毒毒素对轻中度抑郁症具有治疗作用,而且即使在肉毒毒素的除皱效果消失后,其抗抑郁效果依然持续。可能的原因包括肉毒毒素的美容效果,能改善人际社交互动、提升自尊和情绪,从而达到抗抑郁效果;以及肉毒毒素抑制三叉神经信息传导,抑制了杏仁体的过度活跃(杏仁体常与恐惧、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关联),从而达到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效果。
压力通过HPA轴产生过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干扰皮肤DNA修复和胶原形成。心理压力还能产生炎症和自由基,加重皮肤老化,皮肤细胞本身的抗氧化物衰减(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另外紫外线除了直接损伤皮肤外,也能激活皮肤HPA轴,增加皮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压力,考虑到皮肤每天都受到紫外线的压力,重复激活HPA轴可能对皮肤更加有害。
吃不健康的食物皮肤会变差,反过来吃健康的食物皮肤会变好,也是合逻辑的,比如类胡萝卜素可以维持皮肤的抗氧化水平和吸收紫外线,具有天然的防晒效果;还有皮肤日晒产生的维生素D与包括神经内分泌在内的类固醇生成酶的复杂系统有关,可以调节皮肤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如治疗牛皮癣和特应性皮炎。食物在塑造和维持肠道微生物方面具有决定作用, 而肠道微生物又能进一步帮助人体从食物中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动物源食物和植物源食物能够在24 h之内影响肠道微生物,也影响皮肤健康状况:食物中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皮肤抗紫外线和防止过敏;维生素A与皮肤的油脂含量以及表面的pH关系密切, 而食物中的总脂肪、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与皮肤的水分状况存在密切关系。目前口服抗衰老/美容膳食补充剂也是消费者花很多钱的地方。
饮食与肠-脑-皮轴
段云峰, 金锋. 肠道微生物与皮肤疾病——肠-脑-皮轴研究进展.科学通报.2017,62(5):360-371.
不正常的肠道对皮肤炎症的影响,益生菌的干预可能会缓解皮肤炎症
Magdolna Szántó, Anikó Dózsa, Dóra Antal, et al. Targeting the gut‐skin axis—Probiotics as new tools for skin disorder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19;28:1210–1218.
自从人们确定肠道微生物与皮肤疾病之间的生物学关联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转向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益生菌或益生元。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恢复肠道微生态健康,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和对抗炎症等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皮肤疾病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不仅用于湿疹、过敏性皮炎、痤疮,还能改善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以及保护伤口。肠道微生物群似乎会影响皮肤微生物群,肠道纤维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丙酸盐、醋酸盐和丁酸盐被认为是决定某些皮肤优势菌群中起关键作用,如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硝化杆菌:是一种产生硝酸盐的细菌,硝酸盐可以增加骨骼肌血流,增加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耐受性和降低血压;硝化杆菌还有抗真菌活性可以对抗皮肤癣菌感染;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硝酸盐还可以抵抗紫外线带来的皮肤损伤。
乳酸菌:乳酸菌是最大的以及最具多样性的属,乳酸菌菌株体外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具有特异性刺激作用。乳酸菌也能抑制P物质诱导的皮肤炎症和加速皮肤屏障体外功能恢复。鼠李糖乳杆菌可以改善痤疮。在小鼠模型中丁烯化嗜酸乳杆菌可以减轻紫外线产生的皱纹。在小鼠模型中短双歧杆菌B-3可以抑制经皮失水,增加皮肤水合和屏障功能。在成人特应性皮炎中,双歧杆菌具有抗炎和止痒作用。
现代饮食的特点是超加工、冷冻保险等,虽然减少了食物腐败和浪费,但原本古人保存食物的发酵法被渐渐冷落,人类摄入的发酵食品其中充满共生细菌和酵母,也变得越来越少。加之抗生素的广发使用和滥用,包括食物中残留的抗生素,都会改变人类肠道菌群结构,甚至破坏肠黏膜,诱发各种疾病,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婴儿期使用抗生素会增加青少年期患哮喘、过敏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风险。肠道菌群对许多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也很敏感,如常用乳化剂聚山梨酯20和羧甲基纤维素就被发现干扰肠道菌群,导致癌症。
同样,过度使用肥皂和表面活性剂来杀死和去除皮肤细菌,也会干扰皮肤菌群的稳定。现代人对细菌的恐惧可能在杀死了细菌的同时,也“杀死”了这些细菌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Ying Chen, John Lyga. Brain-skin connection: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skin aging. Inflamm Allergy Drug Targets. 2014;13(3):177-90.
G Ital Dermatol Venereol. Shrink that frown! Botulinum toxin therapy is lifting the face of psychiatry. 2018 Aug;153(4):540-548. doi:10.23736/S0392-0488.18.05987-4.
Almudena Pérez-Sánchez, Enrique Barrajón-Catalán, et al. Nutraceuticals for Skin Car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Human Clinical Studies. Nutrients 2018, 10, 403; doi:10.3390/nu10040403
David L. Vollmer, Virginia A, et al. Enhancing Skin Health: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atural Compounds and Minerals with Implications to the Dermal Microbiome. Int. J. Mol. Sci. 2018, 19, 3059; doi:10.3390/ijms19103059
Mia Maguire, Greg Maguire. The role of microbiota, and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skin health. Arch Dermatol Res. 2017 Aug;309(6):41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