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威胁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想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除了饮食调整意外,合理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不过,现在关于降压药,大家还是有很多偏见、误解。
误会不解除,很多患者就没办法安心规范用药,总是吃吃停停,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下面,就最常见的 5 个错误,给大家做个解答,希望能解除大家对降压药的误解,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控制好血压,健康生活。
很多朋友发现控制高血压之后,总是会问:先不吃药行不行?先控制饮食看看,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建立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血压的帮助确实非常大。
但对于发现高血压时血压超过 180/110 mmHg 的患者,有糖尿病等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的疾病,建议立即开始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才是避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最佳手段。
对于血压不高,心血管意外风险比较小的患者,如果调整生活方式 1~3 个月,血压没有降至正常,也要早开始药物控制。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 5 大类一线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断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受体阻断剂,都是好药。如果哪个药是坏药,那肯定就被淘汰了,就不值得使用。
对不同的人群,选择降压药会有不同的首选推荐。
青年人,首选 受体阻断剂和 ACEI 类药物;
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严重,CCB 类可能为首选;
糖尿病和慢性肾病人,ACEI 和 ARB 类作为降压药物的首选。
这些首选推荐,是为了尽快的找到合适的降压药,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好」「坏」。对于每个患者来说,能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长期服用没有明显副作用,那对这个患者来说,这个药,就是最合适的药,是好药。
至于「降压药要留余地,一开始用了好药,以后就无药可用」,这种逻辑根本就不通,一开始不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不好好降压,难道要等血压控制不好,心梗、肾衰了再好好用药吗?
高血压的用药,非常的个体化,每个人对高血压药物敏感性不一样,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找到适合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一旦找到能够使血压达标,没有明显副作用的药物,就要长期坚持服用,不需要常规替换,
高血压又不是细菌,不会出现「耐药」这种情况。在血压控制得好好的情况下,不要换药。因为换药不仅要承担血压波动的风险,还可能面临新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是不是得不偿失?
如果血压情况有变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加量或换药,而不是因为用的时间长了就换药。
控制血压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对大部分高血压病人而言,单一药物难以控制血压达标,所以需要联合用药。
不同降压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如果联合用药方案合适,不仅能控制好血压,还能减少并发症。比如 CCB 类药容易引起心动过速,此时联合使用受体阻断剂可以很好的预防心动过速。
用药方案需要由心血管科医生来制定,取长补短,患者自己不可盲目自行组合。
对于不同的人群,降压目标值是有所差别的,过低的血压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 140 / 90 mmHg 以下;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 150 mmHg 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如果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病情稳定的冠心病、脑血管病,那降压目标应该更加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 130 / 80 mmHg 以下。
控制血压的目标值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不顾及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反而得不偿失。
除了吃药,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也十分重要。不论是否用降压药,生活方式都是健康的基石。
点击下面链接,了解高血压居家生活注意事项。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参考文献:
2010 年中国高血压指南;
陈燕. 高血压病的危害及合理药物治疗.中国医药指南[J]. 2012,10(26):63-64;
王梦芝.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状态综述. 中国医药指南[J]. 2010,08(11):45-47;
郑君毅,蔡 英,丛洪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J]. 2014,20(13):2423-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