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运动饮料如何选择?

2021-06-27作者:庄志国

写本文,我试图回答两个问题,希望对小伙伴有帮助。

第一个问题,要不要运动饮料?

第二个问题,运动饮料如何选择?


一、要不要运动饮料?


人在运动中,随着汗液的排出,我们会丢失水分、糖分以及一些电解质。

电解质,主要是人体内的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等。

如果水分丢失太多,可能会脱水;如果糖分消耗太多,可能会体力不支。

如果电解质流失太多,比如钠流失太多的话,容易引起抽筋,很多跑过马拉松或者长距离跑步的人可能很有体会。
钠缺少,人也会觉得没有力气,不精神。
在长时间的运动中,如果只是补水,也可能导致更多电解质随着汗液排出来,使得体内的电解质失衡,导致一些状况或者降低运动表现。

那么,什么时候补水,什么时候补充运动饮料呢?

比较建议的是:


如果运动强度比较小,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通常以补水为主,可以不用补充运动饮料;强度大或者天气比较炎热的,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运动饮料。


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建议补充一些运动饮料。


运动时间超过1个小时的,非常建议补充运动饮料,以补充人体丢失的电解质和糖分,尤其在夏天运动。


不运动的时候,建议不补充运动饮料,因为会摄入更多的糖分,通常运动饮料的含糖是4-8%,一瓶500-600ml的运动饮料下去,也会摄入20-40克碳水化合物。


二、运动饮料如何选择?


我们在运动中流失的主要是水分、糖分还有电解质,因此运动饮料中最好含有这些成分。

运动饮料,也有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定义如下:

运动饮料的关键指标是:

也就是运动饮料中是否含有钠和钾是判断其是否为合格运动饮料的关键,在运动饮料中,每100毫升中含钠5-120毫克(mg),含钾5-25毫克(mg)视为合格的运动饮料。

此外,运动饮料中除了有水、糖分、钠、钾外,也可能含有一些其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根据食品标签法,碳水化合物和钠是必须标注出来的,钾不是必须标注的,通常也不会标注出来,但是我们可以从配料表查看是否含有钾。如果在配料中有出现“氯化钾”成分,则表示含有钾。

了写这篇文章,我也买了很多饮料(借写作之名豪饮哈),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来分析4种比较常见的运动饮料。

第一种,佳得乐,每100ml含碳水化合物6克,含钠45毫克;在配料表中含有氯化钾。可以补充水分,糖分和电解质。

第二种,尖叫,每100ml含碳水化合物5克,含钠30毫克;在配料表中含有氯化钾。可以补充水分,糖分和电解质。

第三种,宝矿力,每100ml含碳水化合物5克,含钠30毫克;在配料表中含有氯化钾。可以补充水分,糖分和电解质。
第四种,脉动,每100ml含碳水化合物4.8克,不含钠也不含钾,只能补充水分和糖分,无法补充电解质,算不上标准意义上的运动饮料。

我们再来列表来对比一下,脉动不含钠也不含钾,算不上标准意义上的运动饮料,其他三种都含有钠和钾,可以补充水分,糖分和电解质。

以上分析希望能给大家的选择带来一些参考,选择其他运动饮料也是一样,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做一个聪明的运动者和消费者。


相关文章

cover
饮料向来很受大众欢迎,而功能饮料不仅口感好,还具有一些额外的「效果」,比如「抗疲劳」等,更被某些有需求的人钟爱。功能饮料真的那么神奇吗?怎么喝才安全?功能饮料只是个「营销概念」功能饮料的说法虽然很流行,在广告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但实际上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饮料通则》来看,并没有「功能饮料」这一说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功能饮料应当属于「特殊用途饮料」,是「加入特定成分,以适应所有人或某些有需要人群」的
cover
这两天观察到一些朋友在疯狂囤「电解质水」。电商平台上的「电解质水」都显示无货、补货状态,线下店里也是一瓶难求。其实很多朋友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喝电解质水,也并不清楚什么情况下得喝。只是看见别人都买了就跟着买一些,甚至还有朋友花大价钱买了几箱根本就没有电解质成分的饮料回家……咱真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电解质水不是人人都要喝的,更谈不上要囤。我们会通过三种情况来帮大家分析,为什么电解质水没必要囤:出现脱水情
cover
2023 年第一天,家长群里就因为一条传闻沸腾了:说 XBB 已经成为美国头号流行变异株,国内也有发现,它主要攻击胃肠道,会导致腹泻,家有老小的赶紧囤蒙脱石散、补液盐 / 电解质水,再慢一步就要被抢空啦。虽然不知道这条传言的源头在哪里,但刚经历过「退烧药荒」的家长们,我想应该都是很难控制住下单冲动的,「蒙脱石散」更是冲到微博热搜。图片来源:微博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还是有必要多说一句:先别太紧张。首
cover
高温,真的会要命。今天 #华西医院一天收治 3 例热射病#、#浙江一工人因热射病多脏器衰竭死亡# 等话题冲上热搜。高温之下,我们知道了一个可怕的疾病——热射病。图片来源:微博高温之下,危险就在身边新闻中,浙江一名 49 岁的男士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被送入医院时,体温高达 40.7 度,抢救 31 个小时后,不幸离世。仅刚刚到来的 7 月,全国就有多例热射病相关报道。家中的厨房、午睡的卧室、室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