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重症肌无力病人与眼肌有关的问题

2014-10-02作者:丁香医生

未标题-2.jpg

为何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提上睑肌最容易受累?

重症肌无力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就是眼睑下垂,但其机制不甚明了。有学者认为提上睑肌与其他眼外肌不同,为快收缩纤维,具有高度抗疲劳性,是没有受多重神经支配的肌纤维。提上睑肌在睁眼时一直受到神经冲动的刺激,因此在病理情况下其代偿空间较小,应对病理改变的「储备」不足,致使神经肌肉传递的安全系数容易受到影响,更容易比其他肌肉疲劳。

也有研究证明提上睑肌的突触皱褶较少,AChR 和 Na+ 通道较少,在病理情况下容易降低安全系数并加重肌肉接头传递障碍。

此外,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病理过程有补体参与,提上睑肌的补体调节蛋白表达要少于其他骨骼肌,补体调节蛋白可以抑制补体功能,如果补体调节蛋白表达少,就意味着补体激活一旦启动就不容易被终止,因此可推测提上睑肌在补体介导的病理过程中较易受累。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斜视矫正手术后的随访

斜视和眼睑下垂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常见的临床表现,近期有小样本病例研究评估了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手术后的长期预后。 研究纳入了 9 例病人,手术后至少随访 6 个月。评价指标包括眼球位置、手术次数和感觉状态。在这些病人当中,最初有 2 例出现水平性斜视,3 例有垂直性斜视,1 例同时又垂直性和扭转性斜视。术前稳定时间平均持续 2±2.5 年,平均术前水平和垂直分离度分别为 40.5±32.5PD 和 25.6± 36.7 PD(PD= 棱镜屈光度)。初次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5.7±4.2 年。4 名病人接受了 2 次手术,距离第 1 次手术平均为 2.3 年。6 例病人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为无斜视正位。5 例病人在术后即恢复单一视觉。结论认为斜视手术可改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眼位。

鉴于重症肌无力的波动病情,斜视手术需在病情相对稳定的阶段进行,否则病情波动是斜视手术的禁忌症!

成人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策略

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由于对病人影响较小,治疗时必须考虑病人的病情和生活方式、职业、经济情况等。例如,若家庭妇女患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并对吡啶斯的明部分有效,就不必再加用免疫抑制剂。若发生于司机或医师,由于对视力和外观的要求,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现有经验表明,在所有免疫抑制剂中糖皮质激素治疗眼肌型的效果最好,起效也最快,激素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方案并无统一,一般主张 10-20 mg 强的松每日顿服开始,每隔几天增加剂量直至症状改善。半数以上病人在激素减量时,特别是短程治疗后立即减量者会病情复发。回顾性研究表明激素治疗可以降低发展为全身型的风险,但需要前瞻性研究的证实。

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者仍建议行手术切除瘤体,此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胸腺瘤本身而非重症肌无力。而单纯眼肌型合并胸腺增生者一般不建议行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本身对人体的伤害远远超过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本身,任何医疗措施都需权衡风险获益比,此举风险远大于获益,所以不主张在单纯眼肌型患者中切除胸腺,当然若进展至全身型则另当别论!


该文章由作者授权丁香园转载

题图源自:pixabay.com

相关文章

cover
重症肌无力病人手术注意事项 由于是少见病,很多医院的外科收治合并需手术病人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后都要请神经科会诊确定手术指征和麻醉方式,其实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解决目前的主要矛盾」,如果病人的手术迫在眉睫,比如肠梗阻或脾破裂,不管以前的重症肌无力如何都需行紧急手术,即使手术会使重症肌无力病情加重也不必顾忌,因为当下的外科情况若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所以重症肌无力患者行急诊手术主要参考的是外科本身的
cover
甲亢和重症肌无力可先后或同时发生,重症肌无力可发生在甲亢病程的各个阶段。这两种疾病实质上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就像同一家财团资助的两家企业一样,源头上都是一样的,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即为共同的免疫靶器官 - 眼部肌肉的交互免疫反应和共同的遗传背景。对初诊重症肌无力病人均应该筛查是否合并甲亢,如果两病同发,在治疗上需要两者兼顾。一般而言,两个病的治疗没有冲突,若无内科禁忌症者可应用糖皮质激
cover
重症肌无力并非妊娠的禁忌征 患病妇女在妊娠期病情变化不一,可能改善、恶化或稳定无变化。首次妊娠时最初 3 个月内病情较易加重,而再次妊娠时则是最后 3 个月以及产后病情易恶化。尽管如此,重症肌无力并非妊娠的禁忌征。重症肌无力引起的自发性流产并不多见。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强的松对于胎儿是安全的,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服用大剂量强的松的妊娠妇女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则可能有致畸作用,妊娠前一
cover
他汀类药物与重症肌无力 他汀类药物(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具有降血脂及抗炎作用,可降低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在过去的 10 年当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量明显增加, 虽然大部分患者对他汀的耐受性普遍较好,但该药仍具有一定副作用,如肌痛,严重时还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从理论上而言,他汀类药物有可能诱导或加重重症肌无力症状,但并非是通过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所致。 药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