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孩子的病史明确,四月4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发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住院期间做了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雾化,输液头孢五天、四月6号发现宝宝耸肩,抠耳朵,8号做了耳镜检查、提示分泌性中耳炎。
耳内镜检查,右耳中耳鼓室积液,提示右耳分泌性中耳炎。
孩子出院后流粘稠鼻涕呈现进行加重,初步符合细菌性鼻窦炎,并不是病毒感染。
一,孩子分泌性中耳炎,也称之为渗出性中耳炎,它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咽鼓管的咽口阻塞引起,由于咽鼓管不通畅,引起中耳内积液,它的主要症状不是耳朵痛,而是听力下降,耳朵闷等,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来说,如果有长期鼻塞,打鼾病史,儿童应该高度关注鼻咽部的问题如腺样体肥大,过度肥大的腺样体,也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形成分泌性中耳炎,长时间的分泌性中耳炎会引起儿童听力下降,耳鸣的症状,考虑符合分泌性中耳炎。
二,而我们判断细菌性鼻窦炎的依据是,儿童细菌性鼻窦炎多继发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也主要是要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鉴别。
感冒病程初期可有发热也可有较明显喷嚏,但通常在初始1-2天后就会有明显缓解;期间鼻塞、流涕症状也很显著,部分孩子会伴有咳嗽。
不过以上症状大多会在5-7天内明显缓解、7-10天内消失,有时会持续2周,但在病程的后期一定会有极大的缓解趋势。它有自限性。
而判断是否细菌性鼻窦炎发作,病程与难以缓解的症状是并重的考量因素:
①鼻部症状(鼻塞、流涕或鼻后滴漏的咳嗽)超过10天而无缓解迹象;
②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在缓解的过程中又再发加重;
③出现高热(体温≥39℃)伴脓涕持续≥3日。
只要出现以上任一项,其病程与症状就已超出了普通感冒的范畴,细菌性鼻窦炎就可考虑诊断。
儿童细菌性鼻窦炎主要表现除了难以缓解的鼻塞和/或鼻腔分泌物增多,还有鼻后滴漏引起的清嗓、液体吞咽感以及咳嗽。
孩子目前符合③因此符合细菌性鼻窦炎,因此细菌性鼻窦炎可考虑初步诊断。
二,针对孩子鼻窦炎的情况,建议孩子可以做以下调整,
1,孩子建议启用治二代头孢,头孢克洛,每天三次,每次0.8袋。
抗生素使用三日需要评估疗效。一般抗生素治疗有效的话,使用72小时,孩子鼻塞、咳痰症状会有明显改善,需要继续使用,巩固疗程1周,整个疗程需要10-14天。
或者直接升级为二代头孢,头孢克洛(希刻劳),每天三次,每次按照孩子公斤体重×10剂量口服10-14天。若治疗3-5天后观察症状无缓解,则停药并再更换成三代头孢地尼,每天三次,每次50mg,此时重新计算疗程,使用直至完成10-14天疗程。抗生素使用原则是足量足疗程。如果使用量不够,或者疗程太短的话,有可能引起细菌耐药、症状反复。
2,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继续进行鼻腔冲洗,每天2-3次,来帮助鼻腔分泌物的排出,改善鼻塞,鼻涕症状。
2)室内空气保持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
3)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油烟等刺激性气体。
四,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能自行消退,而且在中耳腔的积液排出后,听力可基本恢复正常,一般在3个月内会自行消退,建议积极治疗鼻窦炎,定期复查,观察积液吸收情况就可以。并不推荐抗生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鼻用糖皮质激素、任何形式的咽鼓管吹张(捏鼻鼓气或鼻气球鼓气)、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单纯鼓膜切开术等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总的来说,分泌性中耳炎大多不需要治疗,如有需要,其治疗目标是清除中耳积液、恢复正常听力及尽可能预防未来复发。
祝安好!
您好!
现在孩子咳嗽没有喘息呼吸不顺,到听起来咳的时候音挺粗的,像听着挺严重是的。平时不咳痰,只是早晨刚起来会咳出痰来,现在是淡黄色的,不是很多,比以前轻一些,但咳嗽的声音没见减轻,考虑感冒后合并急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而并不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会有鼻痒,打喷嚏的症状。
建议孩子最近最好完善纯音测听+声导抗,以便于后期定期复诊。
一,孩子鼻部症状是符合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也可以分为病毒性鼻窦炎和细菌性鼻窦炎。大多数鼻窦炎是病毒感染导致,病毒性鼻窦炎通常就是感冒,可自愈,一般在7-10天可得到缓解。
而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需要考虑细菌性鼻窦炎:
①症状(流鼻涕和/或日间咳嗽)持续>10日,无改善;
②出现重度症状:发作时体温≥39℃,伴随至少连续3日流脓涕;
③症状加重(初始改善后呼吸道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发热或重度头痛。
从您孩子的情况来看,鼻塞、咳嗽、流粘鼻涕症状已持续3周,符合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第一个特征,所以诊断考虑为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可能性较大,现在孩子需要针对鼻窦炎继续用药,
1,孩子之前用罗红霉素症状未能改善,建议升级二代头孢,建议继续口服10-14天,
小朋友常用的有两种头孢,例如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希刻劳)两种药物,这两种药物购买比较方便。
具体用法是,头孢呋辛,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一片,一日二次。
头孢克洛,每天三次,每次一片,使用直至完成10-14天疗程。抗生素使用原则是足量足疗程。如果使用量不够,或者疗程太短的话,有可能引起细菌耐药、症状反复。
2,鼻腔鼻窦冲洗:对于儿童鼻窦炎的治疗,彻底到位的鼻腔鼻窦冲洗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比其他的疗法都要重要。
建议每天至少1次鼻腔鼻窦冲洗治疗,可以去药店购买专门针对儿童鼻窦炎的鼻腔鼻窦冲洗器,冲洗液可以用洗鼻器配套的洗鼻盐,用温水融化后使用,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加温到跟体温差不多的温度后使用。每天早晚一次,至少睡前一次,孩给孩子彻底冲洗鼻腔鼻窦。具体冲洗的方法建议参考这篇文章:http://mp.weixin.qq.com/s/TgWaB6Wf7aCA8WQ7DpBO4w
里面有很多关于冲洗器的选择、冲洗液的选择、操作方法的详细介绍,还有很多动图、视频,可以对照着做。
如果链接打不开,可以在网上搜索题目《从新生儿到大孩子,到底怎么清理鼻腔?吸鼻涕、喷鼻子、洗鼻腔到底怎么操作?买什么牌子的好?》,作者是“儿科医师孔令凯”。
3、鼻喷剂:根据治疗指南的建议,儿童鼻窦炎的小朋友还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可以选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或布地奈德鼻喷剂,每晚洗干净鼻子以后,让孩子把鼻涕擤干净,或者如果不会擤鼻涕的话您可以使用吸鼻器帮助孩子把鼻涕吸干净,喷鼻喷剂,一边鼻子喷一下。
4,其他化痰药物,中成药,激素都不需要口服。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理,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能自行消退,而且在中耳腔的积液排出后,听力可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30%~40%的孩子会反复发作。如果是继发于儿童急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之后的分泌性中耳炎,在化脓性中耳炎急性症状消退后中耳积液可能仍存在,但一般在3个月内会自行消退。
所以,分泌性中耳炎的孩子,无论是急性中耳炎后遗留的中耳积液,还是新发现的病程不确切的分泌性中耳炎,若经过评估不存在言语、语言和学习问
总的来说,分泌性中耳炎大多不需要治疗,如有需要,其治疗目标是清除中耳积液、恢复正常听力及尽可能预防未来复发,我们建议观察3个月,等待中耳积液吸收,主要就是观察3个月,仍然不能改善才考虑进一步置管处理。
现在孩子左耳没有问题,因此没有明显听力下降症状,就不需要着急用药,接下来我们建议的治疗方案为,
1,继续定期随诊,观察中耳积液吸收情况,孩子有鼻部症状,则需要积极控制鼻窦炎。
2,如果孩子双耳听力下降明显,影响正常交流,右耳超过3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吸收,右耳中耳积液不能够有效吸收,则建议完善鼻内镜检查和听力检查,评估进一步的干预。
3,生活上预防感冒,避免用力擤鼻涕,生活上清淡饮食。
祝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