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感谢信任!您的问题已收到,现具体作答如下:
结合您提供的病史情况及皮损照片,倾向考虑红色粟粒疹(红
痱)伴湿疹可能性。
痱子是由小汗腺导管阻塞引起的一过性皮肤病,痱子,主要有三种类型及晶形粟粒疹,红色粟粒疹和深部粟粒疹。其中红色粟粒疹是最常见的类型,所有年龄人群的发病率最高可达30%。
各类痱子都是小汗腺导管阻塞和/或炎症所致。角化细胞可能因水分过多而肿胀并堵塞汗管,皮肤细胞和其他碎屑也可阻塞汗管,深部汗管和腺体受累可导致炎症和破裂,进而形成痱子。
红色粟粒疹通常在表皮内发生,但也可能位于真皮内,汗液渗漏引起汗管周围组织炎症,其特征为2~4毫米的红色或皮色丘疹,可能是丘疱疹或脓疱,底部常有红斑。丘疹并非毛囊性。
目前的治疗以及处理措施建议如下:
(1)尽量处于较凉爽的环境中,适宜的室内环境温度是18~24℃之间。衣被不要包裹的太严太热。尽量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不要穿紧身衣物。
(2)可每日在盆浴或淋浴期间用粗糙的洗澡巾轻柔擦拭,这有助于去除可能会堵塞小汗腺管的碎屑如角化细胞和皮脂,从而改善病情。
(3)尽量不要用肥皂对于皮疹局部用力摩擦清洗。
(4)在做好上述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如皮疹持续不见减退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来辅助性干预治疗,主要目的是减轻炎症,并尽量减少细菌的定植和感染。
皮疹持续不见减退处可以外涂艾洛松膏于皮损局部,为每天两次。如部分皮疹顶端有白头或者脓疱,也可以加涂百多邦,此时可以先涂百多邦,半小时后外涂艾洛松,以上均为每天两次。
局部如渗出渗液明显可以外敷生理盐水,每天两次,每次5~10分钟。
(5)要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少汗,出汗后及时洗澡或用蘸有温水的柔软棉布擦拭吸干,同时应适当活动相应的部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叠合闷热不透气。
以上回答希望提供帮助及释疑,谢谢!